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大渡口要闻
您的位置: 新闻>> 大渡口要闻
小小门庭长 社区大管家

 在春晖路街道锦城社区,有一群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开门的”门庭长队伍,他们从居民中来,最终也扎到居民中去。不管是调解邻里纠纷,协助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还是组织居民学习党的方针和政策,开展趣味活动,他们都是一把好手。不问付出,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每天奔走在基层一线,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门庭长们乐此不疲。

  街道社区搭建平台门庭长“好唱戏”

  “我们社区所管辖的区域广,人员众多而且流动性大,每天面临的纷繁杂事很多,但是社区本身的力量又十分有限。我们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有心无力。”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春晖路街道提出“门庭居民自治”。门庭是居民走出家门的第一个公共空间,“门庭居民自治”就是以每个楼栋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居民们通过选举,每栋楼产生“一正两副”三名门庭长,负责管理楼栋日常工作。

  “‘门庭居民自治’大大提高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水平,同时,还营造出邻里互助、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社区负责人说。

  街道社区为了抓好门庭长队伍建设,每一季度都要开展1-3次培训。“每次培训都是满满的干货,街道社区为我们搭建好平台,在大后方全力支持我们工作。我们每次将问题反馈给街道社区,街道社区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一位门庭长告诉记者,门庭长队伍的快速壮大,离不开街道社区的全力支持和正确引导,搭好“戏台子”,才能“唱好戏”。

  九成鸡毛蒜皮小事被门庭长解决

  门庭长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归根究底是为居民服务,拉近社区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协助社区搞好工作,最终得到居民的认可。所以,虽然门庭长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琐碎小事,但在门庭长眼中,关系到居民的利益的就都是“攸关大事”。

  来自秋实春华小区的门庭长鞠学德告诉记者,半夜被居民叫醒,调解纠纷,都是常有的事。“发生了矛盾,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门庭长,”鞠学德说,“这表示大家信任我们,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媳妇和公公闹矛盾,半夜吵得邻居无法休息,鞠学德义无反顾翻身起床就赶到居民家中,帮忙调解,毫无怨言。

  余自军今年66岁,是香港城辖区的门庭长。“前几天,有人被居民临时放置的铁皮划破了脚,仅仅是划伤了皮肤,却向该居民提出很多无理要求。居民找到我这个门庭长,希望我从中协调。”余阿姨告诉记者,她陪着伤者去医院检查,并劝解他事情要得到解决,就要大家各自谦让,互相理解,最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双方都感到很满意。

  门庭长不是“官”却是小区大管家

  门庭长虽然带个“长”,但并没有官衔职位,也没有报酬。除了解决纠纷,余自军还告诉记者,他们还经常组织居民参加活动。开展院坝会学习党的政策,“六一”儿童节,组织居民滚铁环、拍皮球、踢毽子,回忆童年生活,迎合“助残日”的宣传,前不久还带领居民们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一系列的活动受到居民的好评和欢迎。

  小区的健身器材不适合老年人的高度,鞠学德第一时间收集大家的意见反馈给社区;小区车行出口的环形道太窄,他也是忙前忙后,一直到环形道扩宽,问题解决,才放下心来。

  谢良素今年64岁,是秋实景苑的门庭长,前段时间她发现,由于小区面积较小,下雨天的时候,小区的老人们为了躲雨,只有在车库转角的地方聊天、锻炼,人车相遇,转角处视线又不好,十分危险。于是,她和物管进行沟通,将小区的绿化长廊改建,变成老人们的活动场地,不仅可以遮风避雨,还可以享受绿植,可谓一举两得。

  门庭长不是“官”,却是小区的“大管家”,门庭自治全靠他。

  (见习记者 张涵菓 文/图)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