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工匠风采】精雕细琢18年 胸怀匠心攀高峰

    开栏语:“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短短九个字,便是心怀匠心之人的写照。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工匠”,他们或有一双“巧手”,有着别人难以替代的技艺;或有一颗“匠心”,将对完美的追求注入作品之中。他们是当代“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凭借对职业的专注和热爱,更是凭借个人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工匠风采”系列报道,深入发掘我区精益求精、踏实专注的生产者、设计者,真实呈现他们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胸怀匠心勤为径,一路勇攀技术高峰。在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刘太钟显得有些不同。和大多数拥有高学历的同事不一样,刘太钟起初只是个中专生。“都说一个中专生很难在技术部门‘出头’,但我偏不信。”今年39岁的刘太钟,用18年不懈奋斗,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填补国家多项技术空白的工程师,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匠人匠心”。

    18年自学蜕变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尖子

    2000年,刘太钟中专毕业,进入秋田公司成了一名车工。或许是骨子里那股冲劲,他并不甘于当一名操作工,而是希望实现最初的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

    此后,刘太钟走上了自学之路:白天在厂里工作,晚上回家加量做题;任务多的时候,他就减少休息,挤时间自学,甚至连出差也随身带本专业书。经过3年的努力,2003年刘太钟成功通过企业内招,从一线操作工成为了技术员,主要负责产品图纸设计工作,此后,他先后担任过技术主管、项目主管、技术科长。因技术拔尖,又被调到技术开发部工作。“这些都是他用数不清的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换来的。”说起刘太钟,同事们都用“拼命三郎”来形容他。

    10多年来,他没有放弃过学习,文凭提升、考级拿证一样都没有落下。入厂时中专文凭的刘太钟不仅考取了大专和本科文凭,还拿到了多项技术资格证书,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

    数年潜心专研一项技术为企业增收7000万

    2003年,刘太钟成为研发人员后,他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

    2009年,公司为了开发本田一辆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齿轮凸爪需要锻造成型。对于锻造来说,难度相当大,刘太钟迎难而上,带领技术人员翻阅了大量资料,通过数百次试验,耗时两年,终于攻克了凸爪件锻造难关,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任务,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得到外国专家和社会各界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这部分产品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近7000万元,其中直接出口创汇约380万美元。

    “那两年我和同事们基本上泡在工作室,实验成功的那一刻,我们都流泪了!”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刘太钟却不觉得苦,在他看来,汗水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更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2014年,刘太钟主要负责的“悬挂式镦粗聚料模具结构”解决了机械行业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2.5倍的金属毛坯镦粗成型的问题,并且该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仅此一项,为公司年节约200多万元,原材料消耗节约20%……18年来,他获得了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核心竞争力。

    成立技师工作室一颗匠心终成就春色满园

    2013年,以刘太钟名字命名的“刘太钟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带领下,5年来,工作室不断攻坚克难,大搞改革创新,推动公司实现自动化生产,每年改革创新20余件,为公司每年节省100万元以上,为公司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锻造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谈及“刘太钟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刘太钟并不贪功,他说这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这个工作室整合了单位的人才优势,目的就是服务现场。从现场发现问题,攻克难题,在现场发挥作用。”刘太钟解释,工作室成员本身都在基层工作,和一线职工交流,对现场情况比较了解,有利于发现一些急需创新的东西。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创新,那是因为他们都在一线。

    连续多年来,刘太钟先后被评为公司技术能手、岗位能手、创新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个人称号以及2014年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创新标兵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刘太钟深知,“双桨单舟总争渡,千帆竞发渡江海”。要永远站在技术前列,不仅自己要与时俱进,也必须要带动身边工友不断积极进取,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带动更多优秀工人站起来,培育出更多的“机械工匠”。

    “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不断试验、查证、验证,随时发现问题,精确、专注与创新,才是出路。”刘太钟说。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