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建立监管机制 保障土壤生态安全

  (记者 王雯)7月16日,记者走访了我区多个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区域,经过数年的精心修复,我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

“这个项目填埋污染土是原重钢片区重钢炼钢厂和炼铁厂原址遗留地块,污染场地内约10万m2重金属污染土壤。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经固化稳定化修复后的土壤,该部分土壤经过修复达到相应的修复目标,另一类是未经修复的土壤填埋后,进行环境风险管控示范研究。本项目包括风险管控区场地平整、防渗和阻隔、地下水收集与导排、垃圾坝建设等工作。”在位于镁桥路刘家坝地块的原重庆钢铁集团原址场地治理修复工程(污染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示范项目)一阶段现场,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工作人员指着身旁的污染土壤堆放池向记者介绍,建成后,周边将会打造成公园,土壤上面还会种植花卉植物,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同时,还能美化辖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随后,记者来到型钢厂L28/02地块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区域,附近的居民对这块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都赞不绝口。“以前这里都是一块荒地,通过修复治理后,建成了停车场,不仅方便以后来工博玩的游客,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家住附近家属区的居民刘淑英告诉记者。

据了解,重钢实施环保搬迁后,腾退出8000余亩的滨江土地资源,但70多年的工业生产造成了重金属等污染物长期累积,土壤治理修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为有效解决重钢遗留污染场地,市、区均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将我区列为重庆市污染土壤综合防治示范区,印发了《大渡口区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重庆市大渡口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拨付了专项资金2740万用于示范区建设。

据介绍,2013年以来,我区在源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土壤调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探索。截至2019年6月,我区已完成重钢五六厂、型钢厂L28地块、葛老溪地块、虹桥院地块等4项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共投入修复资金约1.5亿元,治理修复面积2819亩,约30万方污染土。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