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为了抗疫第一道防线

记者 陈长青

这是一张神奇的桌子。准确地说,是四张简易条桌拼成的一张大桌子。早上,它是安排工作的会议桌;中午,它是大家吃盒饭的餐桌;到了晚上,铺上一床薄被,它又变成了工作人员的床铺……

这是记者近日在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当抗疫志愿者所目睹的一幕。

其实,这已经算是这间小会议室里相对较好的“住宿”条件了,在它旁边的地上,还并排打着几个地铺,有的甚至只是在纸箱板上铺上床薄被,以隔开冬日冰冷的瓷砖地面。

午饭时,记者很好奇地询问正在桌旁匆匆扒拉着盒饭的新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丹,“你们晚上都住在这里吗?住了几天了?”

周丹愣了一下,才用沙哑的声音回答我的提问,“哎呀,我都有点忘了有多少天了,只想起我儿子昨晚还在微信上对我说,‘妈妈,我好多天都没看到你了,你能给我发张照片吗?’”

周丹家住凤阳小镇,距离她工作的新华社区八九公里,平时骑电动车往返也就不到二十分钟。这一轮疫情暴发后,11月8日,新华社区全部工作人员都被紧急召回岗位,当时,周丹的丈夫并不在家,她只能把7岁的儿子托付给孩子的姨妈照看。

提起儿子的话,周丹忍不住又有些红了眼圈。虽然她有通行证,按说本可以抽空回趟家取点仓促间没带齐的生活用品,或者给居家隔离的亲人送点菜什么的,顺道也见一见自己特别挂念的儿子,但一直以来她都没回过家。

一方面是真的太忙,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过才睡是常态。她负责的金地网格一和金地网格二有六七百个居民,每天要通知大家出门做核酸,力求不漏一户一人。还要想方设法制定表格,不断完善修改,以合理安排时间分段采样,避免人群聚集;对于封控在家的,要带医生登门取样;对于不理解防控要求,有怨气、发牢骚的,又要做好解释、开导、劝慰的工作;还要随时随地解答居民在微信和电话里的各种咨询、求助,手机很少有安静的时候,为此,嗓子都说沙哑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自己接触的人员太多太杂,怕万一因为自己的流动,给小区和自己家庭带来病毒传播的风险。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周丹却毫无怨言,在她看来,社区工作就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每一个社区人在这次巨大的考验面前都是好样的。就像她的同事,有的是刚做完手术出院,顾不上休息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岗位;有的本是退休返聘人员,面对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量,也无怨无悔,照样坚守一线。而这些故事也正是全区、全市社区抗疫工作的一个缩影。

“说不上是太高大上的理想追求,但抗疫一线总要有人去做。往小了说,为了尽快控制住疫情,让孩子们能早日回到学校正常上课,也让我能早点回家拥抱儿子,这样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周丹笑着说。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