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网络中国节•端午】品味端午 传承文化

    又是一年粽叶香,我们迎来了端午佳节。“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端午为纪念屈原而流传至今,让端午在家国情怀和家风文明中更加深入人心,成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著名民俗专家冯骥才认为:“节日就要按节日的方式过。”现在过端午节,很多地方包粽子、赛龙舟、办诗会,不就是在恢复传统吗?不就是在继承和创新吗?让端午节不只有粽子飘香,更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这样的端午不仅滋养着我们的胃和心灵,更滋养着伟大的不断前行的中国!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祭祖先、念恩情、爱祖国、孝父母、帮幼小、求福祉,以及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蒿、灭蚊虫、游四方等过法。并且,随着中华文化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地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比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国、德国等国,就会在端午期间或者吃粽子、柏叶饼,或者“热情拥抱”端午节的标志性节目——赛龙舟。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所体现的民众心理所向和价值观念,已在传统价值的基础上,推而广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百年来,端午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祭屈原等民俗活动所融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结已被推而广之,其内涵不断丰富,继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信息时代正为诗韵端午提供了新的载体、赋予了新的内涵。端午节穿越千年仍然生机勃发,就在于浪漫诗情与激昂爱国的完美结合,既是崇高激励,又是纯真操守。“诗言志、歌咏言”,端午节最适宜以抒发情感来传承精神。如:过个网络读诗诵诗赛诗的端午,让屈子精神在传承中有了时代气质,获得更大张力。

    与时俱进的家风文明。古有谚语: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国家需要像屈原一样的人,一个家庭也一样。端午和家风相生共伴,与时俱进。我国自古就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之说,比如古人讲“耕读传家”,读书是明理,耕田耕作是教我们去实践去力行,讲究的是知行合一。发展到今天,家风文明依然备受关注和重视,家风正民风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风正民风纯》的重要讲话,地方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引领时代文明新风。好家风,就是全家人一起演奏和谐之音,既有尊老爱幼文明家风,也包括和睦相处的邻里新风,还包括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古有勤俭持家、忠孝立家的光荣传统,今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时代倡导。千百年来,家风文明伴随着端午等传统节日与时俱进,其内容承上启下,不断发展,继续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现如今的端午,风俗意义已远超过其风水意味,祭祀追怀也由古老的图腾崇拜,逐渐转变为祭奠一位忠君爱国的浪漫诗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从来不乏诗意的酵素,当绵延千年的粽香,携带周秦汉唐的气息,从茫茫禹迹一路跨越,飘向神州海外,我们对端午的风水想象和风俗追忆,酝酿的正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中华精神乡愁。(罗永虹)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