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做实民生工程 奔向小康生活——茄子溪街道建设全面小康工作纪实

近年来,茄子溪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夯实基础工作,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不折不扣兑现各项惠民承诺。如今,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图景日益绘就……

帮扶有“五色”

织密兜底保障网

“杨志,我们上门来走访了,帮你做做清洁,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给我们说说……”每隔一段时间,茄子溪街道“五色”帮扶工作人员都会上门为杨志打扫卫生,并了解其生活需求。


杨志今年54岁,是一名听障人士,和妻子离婚后,独自居住在新港社区,多年前申请了低保。2016年,茄子溪街道推行“五色分类管理”,将杨志划分为“重点扶持‘橙色’家庭”,为他量身定制了精准帮扶措施。

“今年儿子大学毕业,准备入伍当兵。这些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帮我们一家度过了难关!”杨志在纸上写下这样一段话。2016年,杨志的儿子杨明考上了大学,由于家庭困难,学费成了犯难的事。考虑到杨志家庭的实际困难,茄子溪街道为杨明申请了临时救助金,为他发放了2320元,缓解了经济压力。

在茄子溪街道,除了像杨志这样的“重点扶持‘橙色’家庭”,街道还根据家庭贫困程度,把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分为了红色、青色、蓝色、绿色分类帮扶,称其为“五色分类管理”。其中,红色为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自我脱困能力缺失的特殊困难家庭;橙色为家庭成员有重残、重病患者,但有健全劳动能力人口,可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自行增收脱困的困难家庭;青色为因病、因学、因灾、因祸等临时性原因致困的家庭;蓝色为已经脱困,但脱困质量不高,返困风险大的脱困家庭;绿色为家庭收入稳定,需要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关爱行动的家庭。

截至目前,茄子溪街道已对民政建档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275户,353名困难群众建立了基础台账并开展帮扶。

便民背包队

服务送到家门口

“老年人的小康生活应该是吃得好、穿得暖、朋友多、身体健康!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7月21日,在茄子溪街道永丰社区,64岁的独居老人邓觉明和记者聊起他的故事。

几年前,邓觉明老伴去世后就一个人生活,子女平时经常来看看,但很少在家住。“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常年腿痛,出门很不方便。”邓觉明告诉记者,虽然家住在4楼,但因为没有电梯,上下楼非常不便。直到4年前,一群志愿者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邓觉明口中的志愿者,是永丰社区背包服务志愿队,巫天伟则是其中一名队员,有一手维修水电的好手艺。几天前,巫天伟接到邓觉明打来的电话,称家中突然断电了,但看到隔壁邻居家都有电,才断定是自家线路出现故障。

接到电话后,巫天伟带着工具上门查看,在对房内的线路、开关、灯具、电器等进行排查后,发现原来是家中的冰箱跳闸发生了故障。因为电线短路,家中的插座也烧坏了,巫天伟又匆匆出门,买来新插座,重新安装上。“这群志愿者真好,不仅帮我解决线路故障问题,还经常帮我代买生活用品。”邓觉明说。

2016年,茄子溪街道永丰社区发起背包志愿服务,以“敲开居民的门、连上居民的心、帮上居民的忙”为服务宗旨,立足社区实际情况,常态开展政策宣传、民事代办、水电维修、健康体检、纠纷调解、养老陪护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服务。“背包载真情上门暖民心”志愿服务项目在茄子溪街道已经全面推广。截至目前,茄子溪街道共有10支背包服务志愿队,388名志愿者,惠及居民3万余人。

升级改造快

满足群众新需求

除了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居民们倍感高兴的还有活动场所的提档升级。

“我已经退休好多年了,每天都要到民俗文化广场打太极。”7月22日,家住茄子溪街道刘家坝社区的王芬笑着说,为过去忙于工作而疏忽的身体补上健康这堂课。

茄子溪街道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有住户1.1万户,户籍人口2.8万人。面对如此稠密的人口,如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成了茄子溪街道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了给街道各类文化协会提供活动场所,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茄子溪街道将民俗文化广场升级换代,在功能布局上重新优化。

民俗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篮球场、羽毛球场、茶园一应俱全。此外,民俗文化广场还是辖区“心怡舞蹈队”的主要活动场地。“这项民生工程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锻炼休闲的好去处。”舞蹈队队长徐利惠说起这个变化时,脸上挂满了笑容。

茄子溪街道文化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举办的活动精彩纷呈,很好地满足了居民多元化和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截至目前,茄子溪街道在民俗文化广场举办了23次活动,参与人数达6900人,开启了追求文化生活的新时尚。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