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人物专访
您的位置: 人物专访
社区有位“黑板报老人” 书写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何光成在写黑板报。通讯员 高祎恩 摄

(首席记者 张莎)1月2日一早,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新工社区居民何光成又忙活起来,只见68岁的他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门口的大黑板上涂涂写写,将“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里面的部分内容和关键词制作成最新一期黑板报。

13年来,何光成在社区义务办黑板报,已经出刊830期了,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何编辑”。

何光成正在制作的最新一期黑板报上,不仅宣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等国情,还囊括了“‘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等科技创新成果……

每写完几行,何光成就停下来仔细端详一番。这块黑板报办完,他又来到新工二村楼下,在临街一块黑板上书写“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

“出黑板报就是我的爱好,大家看着觉得不错,我的劲头就更大了。”在何光成脚边,摆放着不少和黑板报有关的工具,有粉笔、长尺以及各种报刊资料。何光成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退休前是重钢的一名技术工人,因为字写得好,车间里的黑板报全都由他负责。13年前退休后,他看到社区有很多空旷的墙壁,觉得十分可惜,便主动向社区居委会请缨,将其中的两块黑板“承包”下来,义务办起了黑板报。

位于新工二村楼下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门口的两块黑板并不大,却承载着许多内容,上至国家大事、政策方针,下至社区动态、科普常识都被何光成记录在黑板报上。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更是被附近的居民称赞。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就是要通过黑板报把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社区居民。”为了出好黑板报,何光成自费订阅了《重庆日报》等刊物,并把他觉得重要的新闻挑选出来,再逐字认真誊写到黑板上。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他已出黑板报六期,期期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何光成说,这些黑板报是他的“一亩三分地儿”,要耕耘好。他还给自己定了一项硬性指标,黑板报要贴近生活,要有看头,不仅能及时向社区居民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提供一些实用信息,让大家从中获取知识。

何光成的这份努力和坚持,为他赢得了很多忠实”粉丝“。在新工社区,何光成的黑板报已经陪伴居民走过了13个年头。“相对于机械的电子屏,我们老年人更喜欢从充满人情味的粉笔字中了解时事、获取知识。“老邻居王宗海说,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都习惯凑到何光成办的黑板报前看看,彼此分享,以作谈资。

相关报道:

重庆晨报《一块3平方米的黑板 他义务写了13年830期》

何光成向居民讲解自己的黑板报。 通讯员 高祎恩 摄

“妈妈:你好!儿子今天着重向你提一个要求,为了你我和他人的安全,请遵守交规。我不只一次看到你面对红灯却不停下……”在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新工社区的黑板上,一封儿子劝妈妈遵守交规的信被何光成用粉笔写在了黑板上,这已经是老人十三年来写下的第830期黑板报。

受社区之托,退休工人办起黑板报

谈到办黑板报,68岁的何光成说自己也是受人之托,“2005年我退休,社区的工作人员晓得我字写得不错,正好社区有块黑板,就说能不能让我把黑板报办起来。”

在退休前,何光成是重钢的一名技术工人,因为字写得好,车间里的黑板报全都由他负责写。所以,当社区找到他时,他二话没说,便接过这一任务。“我1985年入的党,退休后又成为了社区第二党支部的书记,我有时间也有能力来做这个事,当然就办起来了。”

“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智能手机也没有,大家可以通过我写的黑板报来了解一些知识、政策,这也是一种宣传方式。”何光成说,那时候黑板报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政策的摘抄。而他写的内容都是当时的热点和老百姓关心的内容,比如一些社保政策。

有时候一写就是3小时

何光成写的黑板长两米多,高一米多,位于新工二村63栋居民楼的墙上。由于之前墙边有个突起,老人每次书写都比较费劲。“有时候一写就是三个小时,不太好站。”

以前楼上晾晒衣服,水还会滴在他的背上。“现在不会了,邻居都特别注意。”

虽然社区没有规定每个月要出多少期黑板报,但何光成总会及时更新黑板报内容。碰上下雨天,刚写好的黑板报往往会被淋湿,他就重新写,一个月要写上好几遍。“有时黑板还会被贴上小广告,需要拿水一点点清理。现在年纪大了,写久了腰就吃不消,写一块黑板报得休息三次,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从2003年到2017年年底,何光成一个人就写出了830期黑板报。

为丰富办报内容,他精心挑选素材

虽说黑板并不大,但每期的内容何光成都会认真准备,政策方针、社区动态、科普常识都被老人记录在黑板报内。

为了出好黑板报,何光成自费订阅了许多报纸,并把他觉得重要的新闻挑选出来,再逐字认真誊写到黑板上。

此外,何光成还会仔细考量版式,为了让墙报看起来更整齐,他还要专门画格子。

“有人说现在黑板报看的人少了,都在电脑上、手机上看新闻,但我们社区老年人居多,我写的字大,老人看起不费力。”何光成说。

记者采访时,何光成拿着报纸,又在挑选2018年第一期黑板报的内容。

本报记者 罗薛梅

重庆时报《老人13年办830期黑板报 用了几万支粉笔》

黑板报,如今看来是不是已成为一种回忆?在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新工社区,有位“固执”的居民,他叫何光成,13年来用掉几万支粉笔,坚持义务写黑板报,如今已出刊830期了,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板报老人”。别以为只是一厢情愿,附近的许多居民可都是他忠实的“粉丝”。

黑板报出新 “粉丝”会坐着公交车回来看

在一些老旧小区,至今仍保留有黑板报,作为了解时事、获取知识的一个窗口。昨天,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在新工二村63栋居民楼看到,墙上的黑板并不大,但内容不少,上至国家大事、政策方针,下至社区动态、科普常识都被记录在黑板报内。

办报人68岁的何光成,退休前是重钢的一名技术工人,车间里的黑板报全都由他负责写,退了休萌生在家门口出黑板报的念头。记者看到,何光成的粉笔字,遒劲俊雅,字迹工整,就连报头装饰画也都用彩色粉笔画得十分精美。

据了解,黑板报的内容会及时更新,碰上下雨天,刚写好的黑板报被淋湿,何光成就重新写,一个月要写上好几遍。家住新工二村附近的许多居民说都是他忠实的“粉丝”,有人还会坐着公交车跑来看他新出的黑板报。

只要还有人看 就会一直办下去

在何光成的家中,堆积着不少和黑板报有关的工具,有粉笔、长尺以及各种报刊资料,13年来,仅粉笔他就用掉了几万支。

在何光成看来,黑板报能及时向社区居民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提供一些实用信息,算是自己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实事。为了出好黑板报,何光成自费订阅了许多报纸,并把他觉得重要的新闻挑选出来,再逐字写到黑板上,除了春节几乎不“停刊”。

“一些人说现在黑板报看得人少了,都在网上、手机上看新闻,我倒是不这么认为。墙报的宣传效果还是很好的,而且还不浪费纸张,要是版面设计得好,还是很引人注意的。”何光成笑着说。

社区不少年纪大的居民说,不会用电脑、手机,看看黑板报也能学到很多,尤其是一些生活小技能。何光成说,只要有人愿意看,他就一直这么认真地写下去。

编 辑:唐洪琼       

主 编:张 韬 陈长青

监 制:刘文娅 姜 海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