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大渡口要闻
您的位置: 新闻>> 大渡口要闻
大渡口三大非遗绝技期待众乡亲来扎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展播暨全民评选活动网络投票正在进行!

    在“非遗中国·重庆瑰宝”活动中

    大渡口有三项入围!

    它们分别是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

    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

    华生园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投票时间

    2018年1月2日 15:00 - 2018年1月12日 15:00

    投票规则

    关注“文化巴渝”、“华龙网”微信官方帐号,重庆客户端,进入“重庆瑰宝” 活动页面,可在投票页面搜索相应候选影片/人物进行投票。

    来看看大渡口入榜的三项作品吧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

    大漆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是我国的国漆,四川、重庆地区盛产的生漆和丹朱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大漆工艺是延绵数千年的民族传统技艺。用大漆制成的家具、工艺品经历千百年寒暑后,仍不失其光彩,故大漆有“漆中之王”美誉。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继承、发扬几千年来的中国髹漆技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重庆漆器特色的生漆、制漆工艺。我国当代漆艺流派的创始人、著名工艺美术家、漆艺名家沈福文先生恢复和发展早已失传的传统工艺技法,于1940年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率先创办了漆器科,创立了“研磨彩绘法”“堆漆法”为体系的中国新漆艺流派。解放后漆器科上升为全国高等学府中第一个漆器专业。

大漆青绿山水座屏

    半个世纪以来,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云集了何豪亮、肖连恒、杨富明、陶世智、李大树等一批有着资深漆艺造诣的漆艺师。他们毕生耕耘,从器皿造型、色彩、纹饰乃至制漆、髹涂诸方面开展教学研究,采集西南少数民族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精华,融汇重庆当地研磨彩绘、堆漆、描绘、螺钿—蛋壳镶嵌、彰髹和日本变涂技法,使重庆漆工艺和漆器工厂传统漆器进行了既有时代气息,又有醇厚的乡土情味的构成与结合,为重庆地区漆艺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大漆器皿

    重庆历来是我国西南地区优质大漆原料的主产地之一,用大漆装饰的漆器质地坚固耐温,色泽鲜艳,结实耐用,漆器制作技艺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但随着岁月变迁,这种传统技艺制作的作品,越来越少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中。

黑地堆漆点彩花鸟顶箱柜

黑地堆漆金点彩八宝富贵长春纹宝箱

    为了做好传统大漆工艺的传承,重庆大漆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黎阳师从何豪亮、陶世智,依古训工艺,继承运用雕刻、镶嵌、彩绘、堆漆等传统技法,近年来成为重庆大漆制作的主要骨干力量,参与制作了许多大型漆画作品。

大漆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黎阳

立柜

    2008年在大渡口成立传统漆艺保护基地,为继承和弘扬巴渝地区传统漆器艺术作出了贡献。

    2013年,重庆大漆制作技艺被列为大渡口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重庆大漆项目(重庆钵水斋漆器工艺品厂)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生产性示范基地。

    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

    烧烤最早是人类火燔熟食阶段使用的一种简陋、原始的干加热方法,从旧石器时代人们懂得用火时起,就开始有,先民们用篝火烤炙而食。燔,将食物放在火上直接烧烤;炙,就是将动物原料去皮毛,把生肉放在火上烤成熟肉,或埋在火堆、灰烬里煨烤。利用火直接加热制熟的方法经历了若干年后,又产生了间接加热方法,有的用植物叶子包裹原料,外面用湿泥等裹物而烧烤,有的将原料放置在地灶的四周,采用聚温措施,逐渐烘熟。

烤全羊制作工艺

烤全牛制作工艺

    烧猪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烧烤肉食。据文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的名猪肴“炮豚”,就是周天子宴席上的八珍之一。“八珍”即淳母、淳敖、炮豚、炮牂(母羊)、捣珍、渍、熬、肝膋。现在的“烤乳猪”名菜就是根据“炮豚”而烹制出来的。清康熙时,烤乳猪曾为宫廷名菜,成为满汉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肴。演化到今天,烧烤肉制品备受人们的青睐,逐渐盛行。

望江生态烤乳猪

    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是流传于重庆等地的一种烹饪技法和风味美食,历史传承悠久,民国时期谢氏家族在重庆望龙门创立“烧猪馆”,至今已传承四代人,本土风味浓郁,烧烤系列有烤鱼、烤鸡、烤乳猪、烤羊排和烤牛等,用挂炉通过热辐射原理把制品烤熟,比如在烤乳猪加工过程中既保证烤制时食材的营养液不易流失又保证它的营养美味,最佳的烤制效果成品特点是皮薄、肉少、脂肪多而不油腻,外脆内嫩,油润光亮,香气浓郁,油而不腻,形态美观,口味极佳,或外酥内松软,或内外绵软,富有弹性,实属荤肴佳品,是有别于其它烧烤品的最大特色。

望江生态烤乳猪

    “望江生态烤乳猪”先后荣获中国饭店协会评选的“中国名优食品”和“中国名菜”称号。

    2011年1月,大渡口区望江山庄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餐饮名店”称号。2015年6月,“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大渡口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华生园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华生园传统糕点主要由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麻饼、花生块、怪味胡豆这三个品种组成。下面分别介绍麻饼、花生块、怪味胡豆这三个品种:

    川味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又名芝麻饼,是历史悠久的川式糕点中的名品,具有皮薄馅多,甜、咸、微麻、鲜香的特殊风味。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美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为川点中的名品。

川味麻饼

    川味麻饼的主要原料是黑芝麻,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

    重庆华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麻饼,加工工艺一直保持传统特色,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一百多道工艺,在工艺设备上不断改良 、更新,其生产的麻饼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花生块

    据传花生块的最早出现时间是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候,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就将饴糖和花生块加在一起熬煮,冷却后再切成不规则的小块,这就形成了花生块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花生块。在12、13世纪,花生块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花生块传到中国是在上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重庆地区,花生块深受大家的喜爱。上世纪时,在重庆做的较好的是一位姓牟的女士,她做出来的花生块香脆可口,形状各异。后来,牟女士将技艺传给了她的女儿徐永莲,在徐永莲的精心打造下,在制作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制作时,将花生块固定在一个模具上,做成有规则的图形,并且采用有规则的袋子进行包装。后来花生块的手艺传给了她的儿子刘崇华,刘崇华为推广和发扬花生块的传统手工艺,于是在1983年建厂投入生产,工厂采用现代化机器进行流水线生产,并加入了独特的配方,令花生块吃起来酥脆、香甜,于是就给花生块命名为酥心花生块。

    怪味胡豆

    胡豆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北宋时期就有“佛豆”的相关记载,“佛豆”谐音“胡豆”。

    据记载,在北宋时期,人们对胡豆的吃法有:油炸胡豆花、炒胡豆、盐煮豆胡、糖煮胡豆、泡胡豆、水煮胡豆及干胡豆等等。后来,人们按照鱼香肉丝(川菜)的做法,采用咸、麻、辣、香的做法制作胡豆。制作出来的胡豆口味独特,称为“五香胡豆”。

    怪味胡豆

    五香胡豆传入四川、重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胡豆味道的不断演变、升华,人们对胡豆的吃法有了更新的做法。当时做的最好的就是一位姓牟的女士,她采用的配方就是:糖、醋、盐、辣椒、茴香、香油合制而成,在当地很有名,后来大家都效仿她的做法。在当时,这种新的做法大面积推广,并且口味很怪而且很香,所以被当地人称为“怪味胡豆”。在牟女士去世后,将怪味胡豆的手艺传给了她的女儿徐永莲,徐永莲又将怪味胡豆秘方传给了儿子刘崇华。刘崇华于1983年自筹资金建厂,开始大量生产加工怪味胡豆。至今,怪味胡豆在重庆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了。

    来,一起为大渡口的非遗项目打CALL

    伙伴们,去投票吧!

编 辑:唐洪琼       

主 编:张 韬 陈长青

监 制:刘文娅 姜 海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