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互动>> 时事评论
您的位置: 互动>> 时事评论
努力把“课后3点半”难题变成红包

    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答记者会上,就全社会都关心的消除“大班额”、中小学生减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等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其中,和中小学生减负一脉相关的“课后3点半”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的风暴口。

    长期以来,“课后3点半”问题令很多上班族父母极为头疼。由于无暇抽身,家长或是放任不管,或是将孩子送到各种课外辅导机构托管,这样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又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压力,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今年“两会”期间,陈部长和多名代表委员就多次谈到“课后3点半”问题,使“减负”这个长期以来被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成为了会议期间的一个热词。

    其实,国家历来就很重视学生的“减负”问题。2017年4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就在今年新学期开学之初,教育部又接连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等两份文件。现在,陈部长的通过答记者问,给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课后3点半”问题真正出现了破解的契机,一个困扰了社会很久的难题即将变成撒向民众的红包福利。

    首先,解决了上班族父母的后顾之忧。一是不用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了。孩子放学后不马上离校,而是在学校进行各种课外活动,安全有了保障。二是不必再将孩子进行托管了,减少了家长的部分经济压力。

    其次,增多了学生素质教育和兴趣培养的机会。国家早已明确规定,课后3点半的在校时间,严禁组织课程的集体教学,只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3点半后的课后服务能撑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片晴空。

    值得欣慰的是,全国很多地区已在破解“课后3点半”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重庆市在日前召开的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场会上,再一次把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高到了“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的政治高度,明确要求从建立健全制度、合理安排内容、拓宽活动形式等方面做好做实课后服务工作,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广大家长后顾之忧”的目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一大波关于“减负”的实打实的红包福利的落地,诸如“课后3点半”这样的难题就将不会再是难题了。 (程聪)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