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盖碗茶里泡的是街坊人情味

    

提着水瓶进进出出,老板娘忙得不亦乐乎

    

新鲜的开水,散发出一缕一缕白色的水汽

    

龙门阵大家摆,针线簸箩、航空母舰都是话题

    

一手点着烟,一手捏着牌,安静地消磨时光

    

老茶口感就是不一样,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味道

    当下,1块钱能做什么?一份报纸、一个馒头、一次打包费……对它的价值,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而在茄子溪,有这样一间老茶馆,开了36年,茶水费1块,街坊们称它是“最有人情味的茶馆”。茶馆每天清晨5点准时开门营业,茶馆老板温定东说,开茶馆不为赚钱,就为给居民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地方,让大家在谈笑间熟悉彼此增进感情。

    附近的老街坊们说,在这里,最香的是那一杯清茶,最浓的是那一份人情味。

一杯茶:从清晨五点喝到天黑

    7月5日清晨4点半,晨曦初露,茄子溪街道惠丰社区四达路上,只有一两家灯火,零星几个赶早的路人,匆匆而过,脚步轻轻。道路尽头处,有家温家老茶馆,半掩着门,亮着灯。

    走进茶馆,只见炉灶上坐着三只上了年头的茶壶,嘶嘶作响,散发出一缕一缕白色的水汽。发黑的白炽灯泡下,老板温定东、张会夫妇俩正不声不响地忙碌着。扫地、擦桌、烧水、整理茶具……还有半个小时,茶客们就要来了。他们必须赶在5点之前,料理好所有的事。

    5点过后,茶客们开始陆续抵达。“吔!几个老人家又等起了嗦?”“今天老张没和你们一起来?”……夫妇俩一边冲着茶客们打招呼,一边为茶客们布置座位、沏茶。

    茶客以老者居多,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他们或围成一桌闲摆龙门阵,或安安静静打长牌,或半躺在椅子上发呆,或衔着烟杆儿吞云吐雾。

    上午9点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幽幽茶香四溢弥漫,茶馆内座无虚席。下午5点,茶客们又渐渐散去,各自回家吃晚饭。

    “一年365天,这间茶馆每天5点准时开张,大家来到这里,像有拉不完的家常,喝茶已经是附近老街坊的生活习惯了。”一位姓刘的老人说。

一块钱:利润微薄老板依然坚守

    这里的茶价是低廉的,如果自带茶杯茶叶,只需1块的掺水费,如果什么都不带,也只需2块。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愿意,可以由早喝到晚,由浓喝到淡。

    1982年,温定东的父亲在茄子溪正街上,开了温家老茶馆。由于地段好、收费低,每天前来喝茶的人络绎不绝。好多老茶客一辈子都扎在这里喝茶,喝着喝着人也跟着变老了。2011年,茄子溪正街拆迁,温家老茶馆搬到四达路上现在的位置。温定东子承父业,和妻子张会一起经营起这家新的温家老茶馆。

    新店开张后,一杯茶只收5角钱,实在赚不了钱。后来老茶客们心疼,主动要求涨价,并提出自带茶叶,减少茶馆的成本。就这样,从5角钱一杯热茶,到1块钱一杯热茶,再到如今1块钱一杯热水,茶馆和茶客们互相回报,延续温暖。

    1块钱的茶水费,店面又这么大,温定东如何应付房租、水电等支出?“茶馆人均消费1块5,每天来两三百人,收入就这么多。好在,门面是我们自己家的,再加上我们没请小工,生意勉强能做着走。”温定东说。

    “毕竟我们店算起来也有36年历史了。我们赚的,就是街坊们喝出来的这份人情味。只要老街坊们在一天,茶馆就开一天。”

一份情:因为喝茶很多街坊成为朋友

    75岁的何长生住在渝中区,每天都要坐公交车往返这里,就为来这花这1块钱,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他过去是茄子溪肉联厂的工人,和他同桌品茶的,是他同车间的同事。老同事们坐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闲说街巷逸闻,在晚年无欲无求的恬淡中,享受悠然安闲的生活。

    “在茄子溪工作了大半辈子,也生活了大半辈子,我的根早就扎在了这里。我舍不得这里,所以我每天都来,光是看看老朋友,我就觉得非常满足了。”何长生说。

    67岁的李秀成是四川南充人,3年前才来到茄子溪居住的他,如今已是茶馆的熟客。他说:“茶在家里也能喝,但是孤单单的,在这里能跟人聊聊天。时间久了,因为这家老茶馆,很多街坊成了朋友,人情味就这样泡出来了。”

    今年三月,李秀成做手术,好几天没来茶馆,大家觉得好奇,便就给他打了电话,“出院当天晚上,就有一群‘茶友’来家里看我,这些感情,都是喝出来的。”

    老板温定东说,自己的茶馆相当于一个报到站,“要是几个月下来,某一个熟悉的老顾客都还没来,我们就晓得多半是走(去世)了。”

    温定东还说,在温家老茶馆,无论手机,还是钱包,失物从没有人冒领,也从没有人在这丢过东西。

    老街上朝朝暮暮,茶馆里岁岁年年,街坊邻居在一起聚聚,今天谁到了,谁走了,浓缩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百态。闲适从容的茶馆文化恰似一副风俗画,散发着街坊市井的独特芬芳。

    这种芬芳,也许就是烙在心底那永远无法抹去的乡愁吧。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