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从“鸡肋”到村民“首选”的蝶变 且看乡村卫生室变身记

在这里看病,村民都放心

    “现在的村卫生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如今,在这里看病,成了我们的首选。”10月12日,在建胜镇民胜村卫生室,67岁的李阿姨一边输液,一边悠然地看着电视。

    曾几何时,由于村医素质低、诊疗设备简陋,村卫生室成了“鸡肋”,村民生病后面临“两难”——到城里看病不方便,到村卫生室看病不放心。从“鸡肋”到“首选”,折射出我区近年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颜值”升级

    10月12日,记者来到建胜镇民胜村村卫生室,首先入目的是一间干净整洁的诊所模样,不时有前来问诊的村民。“村卫生室约400平方米,我们还有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一应俱全。”来到二楼,宽敞明亮的治疗室映入眼帘,一排清新空气的盆栽摆放在窗台,十余个干净整洁的床位,四五个前来输液的村民正安心躺在床上,问起村卫生室的变化时,他们都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看病省心多了,环境好,医生好,药物也不贵,离家还近。”村民刘云珍告诉记者,以前村卫生室诊疗设备简陋,医生素质也不高,看病都专程跑到区里的大医院,来回折腾几个小时。如今,村卫生室条件好,只需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

    “以前看病是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表‘老三样’。如今,政府为我们配备了健康一体机,集测血压、血糖、尿常规等功能于一体,只要通过网络上传数据,就能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田院长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卫生室陆续配备了B超机、输液床、输液架、氧气瓶、急救箱、消毒锅等设备,目前卫生室已达到标准化水平。如今,全区25个村卫生室也已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村医“亲情式”培养队伍升级

    甯雪峰本是区二院的一名优秀外科医生,2014年他被安排到民胜村,成为村卫生室负责人。得益于区卫计委每年定期开展的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这四年,像甯雪峰一样优秀的医护人员不断加入。如今,这里有8名专业医护人员。

    “我们的8位医护人员实行轮流值班,卫生室24小时不关门。”甯雪峰告诉记者。在乡村,这样的24小时值班制,为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前天夜里,民胜村一位瘫痪八年的村民厉文炬(化名)打通了卫生室的电话,“甯医生,你快来看看我,我头痛的厉害,老头子也不在家里……”听到这里,甯雪峰立刻前往老人家中,山路崎岖,老人轮椅行动不便,他主动将七十多公斤的老人从家门口背到了车上,幸得及时救助,老人化险为夷,但近60岁的甯雪峰却因此腰部旧伤复发。“医术高、服务态度又好,有了这样的好医生在身边,我们都愿意在家门口治病了。”村民张鲜荣说。

    向“家庭医生”转变服务升级

    10月12日下午,村医甯雪峰和田院长手提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窄窄的田坎路上,按惯例上门为签约的居民做随访。

    “甯医生,帮我量一下血压”“田医生,我的颈椎又开始不舒服了”……一见到两位医生,大伙纷纷说起自己的身体状况。

    甯雪峰说,去年他刚上门为村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有些人误认为他是骗子,不愿检查;还有的村民认为只检查不给药“检查了也没用。”让他吃了好几回“闭门羹”。于是,甯雪峰换了个法子,上门向村民讲授健康知识,大伙才慢慢接受了他.。

    “让人高兴的是,村民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生了病不再扛着拖着,这是个好现象。”甯雪峰说。

    近年来,像甯雪峰一样,不少村医已悄然变成每个村民的“家庭医生”,给全体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给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对慢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首次干预、随访……村医由原来的等病人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真正成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记者 王玲美)

    记者手记

    为群众撑起健康的“保护伞”

    幸福感来自哪里?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我区基层医疗服务的持续发展为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承载起我区群众对健康生活的企盼。

    村卫生室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最接地气的医疗机构,村医是乡村“健康第一守门人”。听着村民讲述卫生室的“前世今生”、看着卫生室墙上村民送来的锦旗、感受着医护人员对村民们的真切关心,我们相信,未来村级医疗服务能真正让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方向”,让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远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群众撑起健康的“保护伞”。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