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扎根检测一线 精细化做到极致

郑纯明正在调试机器   

    多年来,郑纯明初心不改,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平凡而精彩的“测量”人生,他修研的模具精度能准确到半根发丝。

    日常工作之余,郑纯明将心思更多地花到学习研发中,他总是穿梭于电脑和机器之间,希望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方法,让模具的精确度更高,他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了“工匠”真谛。

    不断学习成为全能人才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数码模车身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码模”)生产车间测量室,看到一台三坐标测量机正在对模具进行模型检测。郑纯明告诉记者,模具经过加工后,在一定程度模具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存在不够精准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后续的生产环节,因此要通过检测发现问题,以打造出高精度的模具。

    今年39岁的郑纯明是数码模模具测量室组长,4年前,有着10多年从业经历的郑纯明进入了数码模,郑纯明回忆:“刚进来的时候,干的事情比较杂,扫描、手工检测等工种都干过。”众所周知,事情越多越杂工作量就会增加,然而他至今没有后悔过。正是因为接触过多个工种,学到了更多东西,郑纯明才更加全面地掌握了检测技能。

    几年前,公司引入了三坐标测量机,郑纯明便开始自主学起了编程,并先后主持研发了多套测量程序引入生产中,让模型制作精度高度提升,将时间和资金成本压缩。“以前没有接触过,一切都只有从零开始。”说起学习之初,郑纯明除了自己翻阅大量的书籍之外,就是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请教,有时候一个检测小零件的程序,郑纯明都要反复修改多次,希望能摸索出更高效的检测程序,使企业及时掌握模具制造行业的领先技术,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实力。

    人称“拼命三郎”把精细化做到极致

    “这个天窗有800多个检测点,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相差毫米都不行的……”郑纯明指着正在进行检测的天窗模具告诉记者,“利用这个机器设备检测产品各项数据,监测读数达到毫米以下,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很多,精度非常高。”

    记者了解到,天窗模具检测需要耗时近100分钟,但在这背后,郑纯明需要耗费数十个100分钟来进行天窗检测前期程序编写。

    在日常工作中,郑纯明是全身心投入的“拼命三郎”。在一次与客户对接中,客户要求第二天就要拿到订单中天窗的测量数据报告,这等于给郑纯明出了一道难题,因为从编程到检测都需要时间来完成。“车到山前必有路”,遇到难题时,郑纯明总会用这句话来鼓励大家。于是,郑纯明带着部门的同事,说干就干,经过连续奋战36小时,终于将完整的数据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了客户。“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当时由于客户要的很急,从写程序到检测都要一步一步来完成,一心想着怎么早点完成任务,就不觉得疲劳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郑纯明感慨地说,能让客户满意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扎根公司继续致力于模具检测

    “郑纯明是我们这里宝贵的人才。”“他就是我们公认的‘劳模啊’!”“他把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在数码模,一提到郑纯明,大家都对他称赞有加。面对大家的赞扬,郑纯明显得很淡定,对此,他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的责任。”而他也是将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前段时间,郑纯明和同事在检测汽车座椅螺杆时,发现多次测量出来的数据存在误差,于是他和同事认真推敲每一个流程,最后找出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反复查找、多次检测、请教前辈……忙起来就又是一个通宵,为了确保模具精确度,郑纯明最后还用高度尺进行了测量,确定了最终模具精确度没有误差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在郑纯明心里,公司早已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家。在日常工作之余,郑纯明也将心思更多地花到学习研发中。其他人在休息时,他总是穿梭于电脑和机器之间,希望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方法,更加全面、准确的描述出模具的真实形状,让模具的精确度更高。他说,“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将不断学习,继续专注于模具检测技术,我会扎根在这里,在技术上作出更多贡献。”勤于思考,精益求精,是拧在郑纯明心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者 王雯)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