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人物专访
您的位置: 人物专访
扎根检验一线 “把脉”产品质量

    (见习记者:向桂林)车间里,刘青海正拿着手中的焊缝检验尺,细致观察尺上的数据是否在误差范围内。放下尺子,他拿起了手电筒,检测着焊缝表面的气孔、弧坑……

    刘青海说,春节前夕,为了保证产品年前顺利发货,赶不上回老家过年,“今年是父母从湖北赶往重庆,陪我在这里过年!”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放弃休息时间了,自己也随时准备着奔赴检验一线。

    踏实肯干

    从懵懂学徒到专业师傅

    “小时候,家里的木头边角料,我都攒起来了,我喜欢安静地坐在地上,一片一片地组合、粘接木头片,制作船、房子各种模型。”这个来自湖北荆州的小伙子说,童年爱好无形之间影响了自己,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而后,来到重庆,做了一名产品技术检验员,“我每天醉心于测量、检测各种精密产品,我感觉,完全释放了自己跃跃欲试的小梦想啊。”他的眉宇之间,浅笑浮动。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青海说,这是自己刚到工厂里的强烈感觉。“非常幸运的是,我遇上了我的启蒙师傅。”他说,师傅对自己的悉心指导,让他很快地适应工厂的工作状态。“师傅要去很多个车间检测产品,对检验员进行技术指导。”刘青海抓住每一个机会,“师傅去哪里,我就跟去哪里。”在不同的车间里,他跟着师傅实地学习、探讨研究各种产品制造标准,现场反复操作、练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青海勤勉不懈,慢慢在检验部里崭露头角。他说,“青年岗位能手”、“先进标兵”这些荣誉,是对自己莫大的肯定,也鼓舞着自己继续努力。

刘青海对焊接零件产品逐个进行检验

    不遗毫发

    悉心检验三百个小螺纹

    “技术检验是一项高精度工作,特别需要我们的谨慎和细致。”刘青海的举手投足中,散发着沉稳,他对工作的耐心可见一斑。

    一天,他接到了任务,“虽然只是检验一个零件的螺纹,这个零件有三百多个小孔啊!”这着实让他大吃一惊。短暂的几天工期,很快让他冷静了下来,开始投入这场“战斗”。

    他蹲在车间里,检测这个零件的几百个小孔的螺纹中径是否有裂纹,外观是否有断裂。一个螺纹,两个螺纹,十个,几十个……刘青海的眼睛开始花了,“我闭上眼睛后,一堆乌黑锃亮的小孔还在眼前晃来晃去。”他一把抹掉了额头上的细汗,望着车间里转动的电风扇,一阵头晕目眩。一把冷水扑到脸上,休息了片刻,他继续开始检测……

    “一堆密密麻麻的螺纹,有时候,检验着,检验着,不知道检验到哪了。”刘青海面带羞涩地笑着说,“我又重新开始寻找打的标志符号。”

    正是凭着强大的毅力,这三百多个小孔里,有裂纹、有断裂的一个个螺纹全都被刘青海画上了符号,无一例外。

    刘青海说,自己只是为了让零件光鲜亮丽地运转到下一个生产环节。可这背后,无不凝聚着他的严谨细致和专注执着。

    苦心孤诣

    独立试制弹簧扭力计

    刘青海的小宇宙,总是爆发着浓烈的工作热情。他说,作为一名检验员,还得拥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激情和价值。

    2017年冬天,一个消息在检验部炸开,厂里亟需一个测量6个弹簧的扭矩的检验工具。由于生产技艺、设备的局限性,全市目前没有厂家能够独立生产这种工具。

    “我愿意尝试一下。”刘青海自告奋勇,他想挑战这个任务。

    他扭动着手中的弹簧,结合着力学原理和大学所学的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在脑子里不断地构建工具模型,再在电脑上,进行三维构图。“弹簧扭动40°,需要多大的力?”“弹簧扭动70°,需要多大的力?”“大小弹簧的力度差别有多大?”一连串的问题在他的脑子里不断冒出来,他反复对工具模型图进行修正。一周过后,初图出炉。

    “测力计怎么设置?刻度盘的固定结构是怎样?”6个大小不一的弹簧在他眼前弹动着,他不断思索着,继续修正初图上的检验工具的扭转臂长度和固定方式。一个午后,刘青海带着图纸走进了生产车间,两小时后,检验工具试制成功了,终于可以测量不同弹簧的扭矩了。他说,成功的喜悦感,冲破了寒冬的雾霾,温暖十足。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