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多维一体教育大渡 亮点纷呈喜报连连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践行“多维一体,教育大渡”的教育理念,努力办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口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在2019年里,区教委统筹推进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同时着力提升全区幼儿园普惠教育,全年新增公办园5所,全区幼儿园普惠率68.76%;义务教育得到持续优化,集团化办学稳步实施;特色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2019年37中新增市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个,茄子溪中新增市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个,有力地促进了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中职学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增强;“3+4”“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序推进,2019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商务学校与海康威视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旅游学校利用学校烹饪实训基地为全区27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民办教育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先后关停校外培训机构1家,指导办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8家。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改革工作已正式启动。

    综合改革实现纵深发展

    茄小“课后服务”改革试点、探索学校健康管理服务改革试点、《通过构建“我们的中国节”中小学主题活动课程体系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等成功立项为市第五批改革试点项目……重规划、重主导、重提炼,都是2019年的综合改革关键词。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始终占据教育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一直是我区所有教育人奋斗的目标。2019年,我区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首次冲进全国总决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个和市级奖项72个的历史最好成绩。

    教育扶贫惠及上万人次

    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学段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本学年完成各级财政资金资助近2000万元,惠及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各学段贫困学生15000余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90余万元,支付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50余万元,惠及我区贫困大学生850人次;开展“新生路费资助”等社会捐助4.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33人,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

    教育安全稳定得到保证

    区教委着力强化安全意识,与各校(园)签订安全责任书119份,签订家校公约44282份,免费发放寒暑假安全手册10万余册,开展校园安全专题讲座30余次;强化校园三防建设,率先完成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三个“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标;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区教委联合多部门对校园周边开展多次联合执法行动,开展反恐、消防应急演练进校园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数说战疫

    全年新增公办园5所

    全区幼儿园普惠率68.76%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首次冲进全国总决赛

    获得国家级奖项4个

    市级奖项72个

    完成各级财政资金资助近2000万元

    惠及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各学段贫困学生15000余人次

    故事

    “现在的娃儿读书享福哦”

    早上八点,家住钢花路某小区的巫春林将孩子送进新工小学大门后,不慌不忙地前往公交车站,准备上班。

    学区房、名校就读名额……在以前,巫春林可能还会为这些发愁,而现在,孩子就近就读新工小学,属于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区实的名号,在大渡口一直是叫得响的,加入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后,新工小学的老师会‘置换’到总校,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经验,总校也会派资深名师来指导。”巫春林告诉记者,如今孩子就近入学,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共享”,让他省心多了。

    对于巫春林来说,他也是大渡口教育事业变革的“见证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人,从读幼儿园、小学,到高中,巫春林在大渡口度过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

    如今,巫春林的孩子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现在孩子享福哦,在学校就能够接受多样化的综合素质培养。”巫春林见到记者便感慨道,“孩子常常说,一天的时间太快了,感觉不够,想多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每天,孩子开开心心背着书包上学,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放学回来后的家庭作业,也不再是单一地完成书面任务,还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项目。

    校园环境的巨变,也让他感慨良多。说起自己上小学那会儿,巫春林回忆道:“当时的校园环境和现在,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不能比。”为了让自己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巫春林的父母在当时把他送进了那时数一数二的学校,但是离家较远。每天,他要背着大书包,走接近20分钟的路,才能到学校。“一出家门,就要爬一段坡,起码是几百级阶梯。然后要穿过菜市场、居民楼,东拐西拐才能到学校。”当时的校园,只有硬邦邦的水泥操场,这还算好的,条件次的学校甚至还是煤渣黄土地;无论学生高矮,只能去“自适应”教室里不能调节高低的课桌;教学全靠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板书,写得老师手软,擦得学生白头……可不像现在,还有投影仪之类的多媒体教具……说起这些来,巫春林感慨万千。

    如今,在每个校园里,硬件设施和各种教学工具一应俱全,课程设置也更加的科学化,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也较之前有较高的提升,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设施不断改善、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近年来的教育发展红利。

    (记者 张涵菓/文 陈长青/图)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