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博物馆讲解员:青春与“言值”更配

(记者  张涵菓)“手斧于1987年在大渡口区马王场旧石器遗址出土……”6月4日,大渡口博物馆,在镇馆之宝旧石器时代手斧前,一位讲解员将这件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向参观的市民们娓娓道来。生动的描述,流畅的讲解,让市民们仿佛置身文物发掘现场。“小姑娘,你讲得真好。”“我下次带着孙女来听你讲文物的故事。”市民们离开博物馆之前,对这位讲解员的讲解连连称赞。

这位讲解员就是李玉婷。1995年出生的李玉婷,年纪不大,却是讲解文物的“老手”了。2017年7月,李玉婷来到大渡口博物馆,成为一名专职讲解员。

一年接待近2万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渡口博物馆参观。大渡口博物馆是大渡口区第一家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近三年的工作时间,每一天,李玉婷戴着耳麦,向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繁荣巨变。

李玉婷告诉记者,自己大概算了算,一年差不多要接待参观游客近2万人次,讲解400余场。除了熟记各个展品的介绍,能够生动流利地进行讲解之外,李玉婷还会根据不同观众要求,做到“因人施讲”。

从90岁的耄耋老人到2岁的稚童,从外地游客到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人,面对不同观众,改变讲解的方式方法,对李玉婷来说是一种挑战和磨练。

“对小朋友讲,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文物,再用有趣的语言去表达,有时候还要搭配一些肢体动作;年轻一点的游客对数据更加关注,年长一些的叔叔阿姨则对民生更有兴趣……”李玉婷告诉记者,讲解中,她还会留心游客的细微反应。

哪个地方游客们皱了一下眉,哪个地方游客停留的时间又比预期长。在第二天的讲解中,李玉婷就根据这些细节作相应调整,或换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方便观众理解,或延长观众感兴趣部分的参观时间。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物资料、上网搜索文物背后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就这样,李玉婷的讲解一次比一次更精彩。

把英雄故事讲到群众心里

在去年开展的“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的“两讲”活动中,李玉婷成为了我区宣讲团中的一员,去到大渡口的各个镇街村社,把流传不朽的红色故事带到千家万户。

李玉婷选择了重钢十八护厂烈士的故事。李玉婷说,把在大渡口发生的红色故事讲给大渡口人听,她想讲得更“接地气”。

时间紧,任务重,要把故事来龙去脉讲清楚,又要融入感情去讲,把这段英雄故事讲到聆听宣讲的群众心里去。于是,李玉婷不断修改自己的讲稿,制作PPT,选择背景音乐,设计互动环节。

“一有时间,我就找个角落,对着墙在那儿嘀咕。上厕所在背,回家路上也在背,睡觉前还要温习一遍。”李玉婷告诉记者,就连到了宣讲现场,上台前,她还在不断地练习,生怕自己在台上紧张,忘记了讲稿内容。

“大家知道在我们新山村街道隋唐园内有个重钢烈士陵园吗?那里伫立着一块重钢烈士纪念碑,碑上写着‘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它是由我们的重钢职工为纪念由于护厂而英勇牺牲的十八烈士所修建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李玉婷说,讲完后看着观众们感动的神情,听到热烈的掌声,她感到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并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李玉婷,从最初的“感兴趣”想要“试试看”,到现在的专业讲解员。她说,历史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法,自带动人心魄的力量,而讲解员的责任,就是用适当的方式,将这种力量传递给观众。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