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流调员 战“疫”一线的“侦察兵”

   (记者 王玲美)6月10日晚,区卫健委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流调组副科长刘勇言仍埋头伏案,“哒哒”敲打键盘撰写报告。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每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归档,已经成为刘勇言的习惯。疫情期间,这位1991年出生的疫情防控流调员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每日平均工作时长14个小时,全天24小时待命。

  1月21日,我区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刘勇言被抽调到疫情防控工作组,担任流调2组组长,成为一名一线流调人员。“当出现首例确诊患者后,我们中心每个人都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刘勇言说。

  疾控人都把流行病学调查简称为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防疫阵地上的“侦察兵”。在这次疫情中,刘勇言的工作就是通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抽丝剥茧找到传染源,查清病毒在传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彻底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更多的市民不受病毒侵害。

  入组后,刘勇言带领小组成员多次深入疑似及确诊病例隔离病房,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并开展流调工作,通过病人、病人家属、接诊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渠道详细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发病前的流行病学史、发病后的生活轨迹、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及时追踪和排查密切接触者相关信息并反馈给病例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随后开展医学观察。

  期间,刘勇言共撰写10例确诊及疑似病患的调查报告,2个辖区疫情分析进程报告,协助办公室编写了《重庆市大渡口区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二版)》。

  时间就是生命。流行病学调查,需要争分夺秒,更要深挖每个死角、死抠每个细节,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地毯式排查、由点到面询问接触情况,获取调查对象去过的场所、可能接触人员的蛛丝马迹,“烧脑”程度不亚于破案。

  患者到过哪些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哪些人、接触的方式和程度是什么……每天,刘勇言和其他流调员们需要调查的内容多且杂,在医院传染病区隔离病房、在密切接触者家中、在密接人员留观点,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在流调过程中,有的人一开始会有抵触情绪,需要经过几番耐心劝说,他们才接受流调和样本采集。在工作中,刘勇言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几个小时下来后背就全是汗,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调查结束后,刘勇言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撰写文字报告,列出患者讲述的密切接触者,并对患者的行程进行逐一核实,摸排其他密切接触者。

  刘勇言回忆,当时,面对流调人员少、流调工作量大的困难,刘勇言和流调组的同事们全体24小时吃住在办公室,夜里有的在沙发上凑合,有的甚至打地铺,仅脱下外套依着休息一会,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时间赶赴辖区报告的每一例病例所在现场流调。疫情期间,刘勇言和同事们完成流调40余人。

  经过流调员们的追踪,我区首起流行病学调查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170余人,通过及时的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等措施,没有发生因首例患者引起的其他确诊病例。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