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要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要闻
“看,那是重庆!” 重庆日报记者赴京打探“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重庆元素

生动再现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进程的实物、图表、图片的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复兴文库》;“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模拟沙盘;展现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亮点成果的粤港澳大湾区沙盘……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设序厅、中央综合展区、地方展区、展望展区、室外展区和互动展区6个展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有图片、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展览要素,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个个模型,都在讲述着“中国故事”。

在这些“中国故事”里,重庆日报记者找到了收获许多点赞的“重庆元素”。

▲9月27日,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现场的重庆单元。

中央综合展区12个单元 展示38个“重庆元素”

记者了解到,中央综合展区设置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等12个单元,分别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牵头,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在中央综合展区,有不少“重庆元素”亮相。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综合展区共展示重庆相关素材38个。其中:图片32张、实物模型5件套、室外大型模型1套,分布在整个展览的6个展区。”主题成就展重庆展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室外展区的“中国建造的超高层建筑集锦模型”区域,高耸入云的重庆陆海国际中心模型格外显眼。这里共展示了三个模型,除重庆陆海国际中心,其余两个分别是上海中心大厦和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据悉,陆海国际中心既是目前重庆已建成封顶的最高建筑,同时也是中国西部首个已封顶的超过450米的超高层项目。封顶后的陆海国际中心以458米的新高度,位居全球已建成及已封顶建筑高度第18位,刷新了重庆乃至中国西部城市天际线。

“这个区域集中展示了绿色智慧建造理念和技术,充分体现‘中国建造’以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人民扩展幸福空间的使命任务。”该负责人表示。

来到展区内,在第一单元“经济建设”板块上,一张重庆市民在观音桥商圈使用数字人民币的照片十分引人注目。照片中,消费者举起手机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消费了15141元。这也是数字经济不断丰富消费者支付体验,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深化的重庆实践。

在第四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板块上,记者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时代楷模、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

2019年4月,以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命名的“老马工作室”在重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图片中,老马正在通过视频方式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重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群众解决纠纷提供多样化选择,推动了各类矛盾纠纷更好更早更快化解。“老马工作室”就是重庆多措并举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文创展品区里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产品,重庆荣昌的折扇就在其中。

荣昌折扇是荣昌区四宝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苏州绢绸扇、杭州书画扇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扇”。长久以来,重庆都非常重视非遗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研发,不断在技术装备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成果丰硕。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重庆文旅发展的重要成果,更是展现巴渝文化的重要载体。

沙盘雕塑绘画 “黑科技云集”的重庆单元超吸睛

粉红的美人梅争相开放,绿水青山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穿行在花海中,正如开往春天的列车。让许多游客念念不忘的“李子坝轻轨穿楼”被完美复制搬到了地方展区的重庆单元。

重庆单元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为主线,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进步。

走进重庆单元,“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

展区由主体展墙和实物模型、亮点展项、专题视频组成。展墙由序言和五组内容构成,序言简要概括了重庆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取得的显著成就;五组内容分别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赋能添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共享幸福山城、内陆开放高地带头带动、“双城记”蓝图成势见效。共展示了43张代表性图片、2张图表、25件套实物。

为了提高展区的吸引力、冲击力、感染力,本次展览重庆可谓煞费苦心。

“展览综合运用图片图表、音视频、实物、绘画、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等形式立体布展,采用数字化模拟、互动式体验等手段和模块化设计、装配化施工等模式,精心策划特色展项,着力强化展示效果,增强思想性艺术性,体现互动性参与性,突出时代感现场感。”重庆展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置身重庆单元,可以体会到主创人员的“处处用心”。

牢牢占据“C位”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沙盘由我市牵头打造,是地方展区亮点展项之一,创意来源于“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沙盘圆圈为中铝西南铝公司用于神州十四号飞船特大铝环的材料做成。主副屏配合展示了成渝地区锚定“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深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合力推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9个方面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

就地取材,利用展区建筑立柱设计而成的“山城印象”独具匠心。

该展项综合运用山、水、桥、城艺术造型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重庆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的成效。同时,用采自长江重庆段的水体样本,制作成23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生态治理的“长江之歌”。

主创大揭秘 重庆的长江水直送北京参展

小小180平方米展区,凝聚了重庆展览领导小组,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等35个部门单位,市展览办9个专项工作组的心血。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小波,从4月初接到任务至今,已为这次展览奋战了175天。

“不仅是我,四川美术学院的设计、影视动画、艺术教育3个学院的70多名师生都参与了展览的设计和制作。我们主要负责造型艺术、视觉动画等方面的工作。”周小波说。

本次展出,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达到艺术性和成果性的有机统一。”周小波说。

想要展示成果不难,想要单纯突出艺术效果也不难,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有机统一却很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山城印象’展项。这个展项历经两个多月,从8个方案拓展至20个方案,再从20个方案浓缩成3个方案,设计方案又修改了40多稿后才最终定稿。”周小波说,由于重庆单元的展出区域有两个立柱,受场地影响,“山城印象”必须在克服硬件限制的同时,呈现出高低错落、山水环抱、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项的下半部分将《长江之歌》曲谱转化为江水河道式样的曲面带状造型。同时,工作人员采集了长江重庆段29个水质国考断面的水样,罐装29支试管中,组成23组音符,与浪花图形共同构成“长江之歌”的五线谱,参观者可与之互动,奏响《长江之歌》。

“这29管长江重庆断面的水样,由市、区(县)生态环境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直采后,一刻都不停留地送到北京参展。”重庆展览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8月4日,首批来自长江29个断面的水样送到北京,被装入试管中。清澈的水质吸引了不少中央和地方展区工作人员,大家纷纷感叹:如今长江的水如此清凉透彻,就像矿泉水一样。

由于水质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洁净度,直到9月24日,工作人员才从重庆送来了第二批长江水样进行更换。此后展览中,工作人员也将视情况对水样进行更换。

这29个采集点也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在选择采集点的时候也特别将重庆境内几个重要的断面涵盖进去,比如长江巫山段培石断面。培石是重庆市长江干流出境水水质国家考核断面,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道关卡,这里的水质检测结果代表着长江重庆段出境水质。”重庆展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重庆的责任。希望以此艺术化手段展现重庆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

“重庆单元的所有展项就是想传递这样一幅画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重庆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向往之地,巴渝儿女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重庆展览办相关负责人说,希望所有参观者都能看到这幅动人画面。

▲配建养老、托育、助餐、健身、便利店等便民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图为重庆市九龙坡区白马凼小区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

打造社区居民幸福“生活圈”

九龙坡区白马凼社区,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乒乓台、街心公园、彩虹风雨长廊等公共空间成了居民日常活动的地方。

白马凼社区属于九龙坡区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区域内大部分房屋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居住着1.1万余户居民。“和大部分城镇老旧小区一样,在改造之前,我们也面临着隐患多、基础差、服务弱等诸多难题。”社区党委书记李向平告诉记者。

2020年11月,白马凼社区示范项目改造正式启动。他们组织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等团队进驻社区,开展沉浸式调研设计,制定出了多套改造设计方案。改造后的白马凼社区不仅增加了公共活动空间,集合了乒乓球台、活动广场、白马睦邻会客厅、立体停车场、健身器材、党建宣传栏等11种功能配套,还深挖“老城”文化,修建了街心公园、彩虹风雨长廊等文化载体,唤醒了老城居民的集体记忆。

为了破解老旧小区因资金不足,“重建轻管”的难题,社区引入了物业公司,采用居民缴纳物业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楼栋“物业服务”与街区“城市服务”一体化管理。“补贴后,居民每月只需支付每平方米6毛钱的物业费,通过‘优质低价’的物业服务体验,让居民们形成了自主缴费的习惯。”李向平说。

推进基础设施改善、补齐配套功能、夯实服务管理力量,这几年,白马凼社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使这座曾经破旧的老旧小区得到整体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最新抽样调查显示,居民对小区满意度达96.8%。

▲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数字化改革成果,提高监管效能。图为重庆市药品智慧监管平台。

“智慧+”融入监管各环节

原材料库房、成品库房、生产车间、检验室……近日,在视频检查联系人的协助下,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四局执法人员谭远志通过重庆市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完成了对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的远程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这样的非现场检查正是我市推进药品智慧监管的缩影。据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总体思路,重庆建成了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包含行政办公、许可审批、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审评认证等10个子系统,子系统间数据实时交互、监管共用,逐步形成了大系统融合、大平台支撑、大数据慧治、大监管共治、大服务惠企的融合创新发展格局。

该平台也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重庆东诚安迪科药业有限公司是荣昌新设立的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于日前在重庆市药品智慧监管平台网上提交了相关申请。

“我们申请了1个套餐,只需要接受1次检查,就能拿到2个许可证,比以前至少节约了近2个月时间。”该公司负责人盛兴权说。

据统计,该平台自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年9月,累计监管涵盖“两品一械”企业73185家,行政办公系统累计收发文67594件,许可审批系统累计受理31610件,日常监管系统累计开展市级、区县监督检查114767次,审评查验系统累计开展审评审查2164次,特殊药品管理系统累计购进记录482448条,零售药店常态化疫情监测警戒系统累计登记“四类药品”销售31734487人次,药品抽检系统累计“两品一械”抽样检查记录23271条。

“我们把‘智慧+’充分融入到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着力构建新型监管体系,为高效监管插上智慧翅膀,也为企业减负解忧。”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亲自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批准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全社会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图为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二小学学生感受军旅生活,接受国防教育。

让国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火种”

这张图拍摄于2019年4月12日,展示的是武警官兵正在向学生演示内务整理。当天,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二小学的300余名学生走进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机动大队,实地参观体验,感受军旅生活,接受国防教育。

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防宣传教育活动,让国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火种”。

今年9月17日是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围绕这个节点,我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让更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国防意识。

在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门口,20余位小学生“穿越”成为1941年的一名小学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角色扮演“探险之旅”,与馆内展陈发生深度互动,不仅增强了国防意识,了解了国防知识,还增强了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城口县庙坝镇巴山红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校496名师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既体验了军旅生活,树立了国防安全观念,又学习了解放军战士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这些年,重庆注重创新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构建国防教育齐抓共管大格局,创新推动国防教育全面发展,国防教育质效明显提高。

▲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图为包括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在内的中央和地方媒体理论版展板。

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展区展览的15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理论版,重庆日报《思想周刊》位列其中。

“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维立体化’传播模式,通过主题策划、专题调研、全媒体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重庆日报《思想周刊》负责人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坚持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三次改版升级,稿件质量大幅提升、影响力全面增强、专家队伍不断丰富,基本实现了主题化、栏目化、融合化、视觉化。近五年来,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共刊发稿件1674条,版面366个,其中策划专版超过40%,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

据介绍,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建立了理论调研基地。截至目前已在两江新区、铜梁区、高新区、南川区等建立了基层理论调研基地,推出思想周刊智库专版,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和高校学者、研究机构专家、参与企业的广泛好评。

此外,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推出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同时,还连续两年组织召开了重庆日报年度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评选出“重庆日报年度十佳理论文章”“重庆日报年度十佳理论作者”,并出版了《思想的力量》一书,壮大了规模声势、形成了广泛影响。

▲重庆市公安局开发的VR警务实战训练系统。

VR实训系统帮助民警提升技能

“说出警告语,枪械上膛,可以射击!”屏幕上,一出特警处置恶性暴力事件的场景正在上演。

旁边的VR设备上,戴着传感器的民警从腰间拔出一比一仿真的92式手枪,快速地完成上膛、击发的动作。

这是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自主研发的VR警务实战训练系统的应用场景。

这套VR实战模拟训练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由主控台和VR训练设备,例如底盘、导轨单柱、智能穿戴设备、大屏幕等构成;软件部分由模拟广场街区巡逻遇袭击警情处置规范训练和模拟警用枪械规范使用及靶场射击训练构成。

在该系统的辅助下,民警可以开展射击、日常警务处理和突发情况处理等不同类型训练。通过VR警情模拟训练,民警可以快速熟悉执法场景、执法流程,增加对突发状况、复杂情况的应急处理经验,提升训练效率。

此外,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战术意识训练起到补充,还能对参训人员心理、作战素养等进行评估,形成个性化的训练报告。同时具备实时直播功能,利用AR+VR技术实现指挥官系统,实现教官和参训警员的实时互动。

“VR警务实战系统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民警实弹射击,突发事件处置等训练内容用虚拟现实的手段展示出来,帮助民警在模拟场景下多次可重复参与训练,保证训练效果。”江北公安分局科信科民警程伟介绍,这套系统与传统训练模式相比,具有训练场地占用空间少、虚拟场景可定制、费用投入少、训练效率高等优点。

▲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开展“情暖老兵”公益行动,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图为2021年1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接待服务退役军人。

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这张照片是沙坪坝区土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开展服务的画面。像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市有1.2万余个,实现了“全覆盖”。

土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老兵接待室、老班长工作室、老兵活动室等多个分区,专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服务、政策咨询、权益保障、优待事项办理等相关服务,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从有到优、效能提升的巨大转变,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评为“百年奋斗历程上的百家退役军人服务站”。

土主街道位于“渝新欧”铁路起点,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凝聚下,辖区退役军人组建了一支护路志愿队,发扬“退役不褪色”的本色,风雨无阻地巡逻在铁道两旁。

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不仅是广大退役军人“归队”“回家”的暖心营地,更是发挥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解困、权益维护、思想引领等职能作用,推动退役军人政策落实落地的“桥头堡”“连心桥”。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是重庆市秀山县非遗扶贫工坊贫困户手工制作的非遗作品。

非遗老手艺 增收新路子

围巾、锦囊,一个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土家织锦作品,背后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00多名妇女的脱贫故事。

清溪场大寨村阮先平就是其中一名脱贫户。阮先平说:“我手有残疾,干不了太重的农活,家庭负担很重。但自从2019年成为土家织锦‘织娘’,我平日里就能做点手工,同时还能照顾孩子,每个月能增收1000多元,2020年顺利脱贫了。”

在农村地区,缺乏一技之长的留守妇女只能通过种地、养猪等传统农业生产糊口,不仅收入微薄,过高的劳动强度也影响着她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秀山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土家织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雨露技工非遗土家织锦手工织造扶贫培训班”“鲁渝共建土家织锦非遗扶贫培训班”等各类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培训结束后,秀山还在当地组织设立“土家织锦非遗工坊”,让培训学员直接签约成为工坊的“织娘”,产品由公司100%收购,既满足留守妇女照顾家庭的愿望,又帮助她们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如今,秀山在当地共建立了5个具有传承技艺和就业增收双重功能的“乡村振兴土家织锦非遗工坊”,签约了360位“织娘”,年产值300余万元。

▲文创展品区展示的重庆荣昌折扇。

荣昌折扇:构建非遗产业生态圈

开之则用,合之则藏,进退自如,逍遥自在。折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中,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又寄寓着个人的文化趣味。荣昌折扇,有着“怀袖雅物”之誉,与苏州的绢扇、杭州的书画扇共称“中国三大名扇”。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荣昌折扇,做工考究,轻盈便利,在明万历年间成为朝廷贡品,名声大振。上世纪50年代,荣昌折扇厂成立,繁盛之时,订单如雪花般从海内外纷飞而至,厂内职工达300余名,年产量曾超过200万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等因素影响,功用性折扇逐渐被市场淘汰,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折扇需求却越来越旺盛,荣昌折扇被列入荣昌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契机,荣昌深耕非遗旅游精品路线、非遗文化交流园、旅游商品展销等,逐渐形成以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为核心,集旅游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一体的非遗产业生态圈,让这一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