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大渡口区城市建设这十年——抢抓战略新机遇 探索转型新范式

义渡公园 钟戈 摄

东正社区 跃进村街道供图

重钢崖线山城步道依山而建,全程无障碍通行 区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编者按

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重庆城乡建设飞速发展、城乡样貌不断迭新的十年。10月25日起,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网新重庆推出“非凡十年城建答卷——2022年共话重庆城市建设这十年”专题栏目。11月1日,该栏目以《共话重庆城建这十年③丨大渡口区:抢抓战略新机遇探索转型新范式》为题,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和展示我区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长江东去,义渡悠悠。重庆市大渡口区博天地之成、鉴人文之蕴,义渡精神在这里传承,城市文明在这里交汇,34公里江岸成就艺术湾区,103平方公里土地孕育公园之城。

过去十年以来,大渡口区作为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城市提质升级的过程中,大渡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不断抢抓战略机遇,探索转型的成果和新范式。

打造人文之城

孕育艺术热土

近年来,大渡口区全力建设“南部人文之城”,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主城都市区发展战略。

近年来,大渡口区迎来了诸多机遇。30平方公里滨江未开发土地,赋予长江艺术湾无限未来;重庆南部人文之城,推动区域价值提升;国际小球赛事中心建设为区域增添无限活力。

另外,随着伏牛溪油库的搬迁,为城市拓展腾出新空间。大渡口区正在努力构建三纵四横轨道线网、“八纵八横”骨架路网、五座长江客运码头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融入都市区同城化发展,联动全国。

保护生态底色

慢享乡愁时光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大渡口区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明天,将城市空间与公园形态进行有机融合,清水绿岸、自然氧吧为大渡口区的生态建设铺就亮眼底色。

奋力推进“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目前,大渡口区积极开展从渔鳅浩码头到鱼洞长江大桥17公里岸线治理,已开工建设7公里。渔鳅浩段将通过艺术+科技手段,打造最具科技感、未来感的绿色慧享水岸;茄子溪段以滨江潮流音乐体验区为打造目标;葛老溪段将串联多个公园、乐园,展示城市记忆;钓鱼嘴滨江段则将利用草海、森林、江滩等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大地景观、生态艺术。已实施9.45公里次级河流整治,已先行建成4.9公里示范段。

建成综合性公园19个、社区公园19个、小游园1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3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47.63%,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做好城市更新

蝶变人文秀带

一直以来,大渡口区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动力,以城市焕新为目标,推进“工业锈带”变身“人文秀带”,实施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4个,对旧工业片区、传统村镇进行转型改造和业态升级,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是重庆市政府规划的60条特色山城步道之一,是重庆主城首条“崖线上的有氧跑道”,依托“一带三环”交通系统,串联重庆工业博物馆、义渡古镇等崖线历史人文资源,把老工业区与山城特色相结合,骑行、步行贯通于一体,方便民众从任意地方通过步道到达江边以及各个旅游点,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观景的好去处,绵延的重钢崖线山城步道串联起城市新颜。

改善生活环境

提升居民幸福感

城市更宜居,生活更幸福。大渡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

据大渡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大渡口2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启动,力争在2023年全部完成改造,惠及26542户居民。目前,沪汉片区(一、二期)、翠园片区、锁口丘片区、月光片区、大堰三村(东正)片区等11个片区已完工;新工片区、锦凤片区等5个片区正在实施;技光村片区等8个片区已完成方案设计工作。通过为老旧住宅区增设电梯52部,改造棚户区5461户,建成人行天桥地通5个,建设公共停车楼4座,新增公共停车位3167个,大大改善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创新与奋进,蝶变与重生,因公园而美丽,因艺术而精彩,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未来,大渡口将以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为总体目标,打造出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好家园。

(据中国网)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