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大渡口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大渡口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大渡口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大渡口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会前,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召开会议征求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对计划报告及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大会期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2年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稳增长各项举措,全力以赴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动能释放,城市品质更新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经济安全有效保障。全区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发展答卷。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区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不强;工业总量偏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发展新动能不足;投资稳增长形势较为严峻,市场需求不旺,消费拉动仍然乏力;城市功能亟需提升,民生领域短板有待补齐,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9项指标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这些困难、问题要加强分析研判,增强应对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千方百计破瓶颈、补短板、解难题。

二、关于2023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符合中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区委工作要求,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紧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工作综合考虑必要性、支撑性、精准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突出,发展目标积极稳妥,符合我区发展实际,总体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代表大会批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大渡口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做好2023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大渡口篇章开局起步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运行稳进增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新篇章。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突出抓好稳定经济增长。保持政策稳定性,继续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提振企业信心、市场信心。做实做细项目支撑,保障项目建设要素资源,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用项目成果体现政策实效。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创建市级营商环境示范区目标,切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找准工作着力点、切入点,务实推进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各项工作。

(二)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把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扶持企业做精做深做特、延链补链强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繁星义渡”行动计划,培育数字龙头企业和智能制造品牌。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塑造公园城市生态形象,做好山清、水秀、林绿、花香、景美五篇文章。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好高标准农田改造,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幼等民生实事,努力实现惠民有感。

(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守住经济安全底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增强应急救援和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整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