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汲取奋进力量,汇微光成炬,照亮更多的人。自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区残联不断探索推进残疾人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着力打造一支以残疾人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以残疾人自助、互助和服务社会为目的,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添砖加瓦。
数说
近年来
注册残疾人志愿者180余人
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近200场次
为236人次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
组织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近600人次
培育助残专业组织、团队11家
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100余个
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老年大学残联分校,带动近4000人次残疾人开展文体活动
为残疾人辅具适配,部分残疾人享受城乡医疗保险全额补贴等,惠及残疾人65000余人次
注册志愿者达180余人用暖心行动助力创文
他们虽身披荆棘,却向阳而生,在前行的路上不吝微光,温暖他人,亦能照亮远方。
一直以来,我区十分注重引导残疾人发挥主体作用,将有爱心、有助人能力的骨干培养成志愿者,并组成“盲人按摩义诊服务队”“无障碍环境促进志愿者队”“残疾青年突击队”“文艺志愿服务队”“巧编志愿服务队”五支由残疾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
近年来,区残联进一步整合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打造出“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品牌,并探索在街道建立“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联络站、各社区建立“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联络点,现有线上线下注册残疾人志愿者180余人。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盲人按摩义诊”“残疾人文创产品义卖”“代步车文明劝导”等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近200场次,大家通过参与到文明创建的活动中,为社区环境、创文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古渡社区“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联络点,当得知62岁的重度肢残人唐冬冰长期独居,生活不便,同是肢残人的志愿者王典明就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一个人的一份爱与付出,将汇成温暖社会的大爱。每一个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就足以共同撑起关爱助残的天空。”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自己参与、带头参与、积极参与,带动更多人投身其中,大家用服务回报关心、关爱,全力打通残疾人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为关爱助残增添一双“隐形的翅膀”。
“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市残联肯定,在2023年全国助残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受到重庆市委宣传部授旗,成为全市第一支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其工作机制也被纳入重庆市残联《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思想政治引领的若干措施》和2023年工作要点向全市推广。
开展技能培训600人次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助残的更深层次意义是推动、帮助精神的挺立和人格的健全。给到残疾人群体更多公平就业的机会,无障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探索更多更好融入社会的方法,才能为他们树立起榜样,重拾生活信心,勇敢追求梦想。
2021年,我区建立全市首个残疾人职业能力(物理)测评室,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236人次。同时通过“小班化、精准化、常态化”培训理念,找准残疾人文创产业、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等特色职业,组织开展残疾人直播大赛培训、电商培训、礼盒包装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近600人次。加强爱心惠残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建设,培育“予声无障碍服务中心”“心光手艺人”“爱星残疾人服务中心”“爱心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助残专业组织、团队11家。不仅如此,区残联还联合区人社局、辖区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场,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100余个,为应届毕业的残疾大学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实现我区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100%目标。
不仅如此,区残联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在八桥镇,常嘉、逸景两个公租房社区的180余名残疾人在社工组织的帮助下,学手艺练技术,制作的创意鞋垫、艾草颈椎枕已成功进入市场。“心光手艺人工作室”则与建桥园区企业建立联系,引进企业订单服务。同时,还利用已有的两个残疾人直播团队,打造以众创空间为依托的“残疾人直播基地”。
完善关爱服务机制
以创文实效增进民生福祉
区残联还不断建立健全文明创建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让文明创建成功转化为广大残疾人的福祉,使残疾人事业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投入专款用于残疾人辅具适配,精神残疾、低保户或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城乡医疗保险全额补贴,惠及残疾人65000余人次。
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提供线上、线下普法讲座,邀请公安、检察院、专业律师团队,开展“德法相伴”“‘莎姐’大普法”等专项普法活动67场,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及亲友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有效增强广大群众对残疾人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
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老年大学残联分校,开设残疾人声乐、太极、葫芦丝、民族舞等特色课程。建成市级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点4个,开展知识讲座、无障碍观影、文艺演出、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活动85场,带动近4000人次残疾人开展文创、书法、音乐、舞蹈、健身操等文体活动。用特殊“舞台”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展现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
区残联在抓好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培养选拔残疾人体育苗子,先后培养出肖祖贤、田小焱、魏予浩等优秀体育健儿,为我市(区)争得荣誉。在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获4金、13银、8铜的历史最好成绩,被评为“最佳竞赛组织单位”。
声音
全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刘玉霞
区残联充分发动社会中向上向善、乐于奉献且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残疾人志愿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接下来,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充实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项目和渠道,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广覆盖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广大残疾人在奉献中体会快乐,在助人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共建共享中构建和谐温馨家园,不断营造“崇善尚义,做义渡热心人,创新奋进,创全国文明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贡献力量。用心用情传递温暖
◆“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伍生亮
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各镇街、社区的文明城区创建、精准帮困等重点工作中,进一步促进残健融合发展和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残联组织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的生动实践。我们将持续推进“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的建设和发展,引导更多有爱心、有热情、有服务能力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本版稿件由记者师瑶采写,区残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