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海归重庆妹儿有想法:要让家乡小面香满天下

王思(右)参展

一碗热腾腾的重庆小面,用辛辣鲜香的家乡味,温暖着海外游子的家乡胃。一家新创立的“坡坡小面”,用积极奋进的烟火气,讲述着重庆女儿的“奋斗魂”。

人物档案

王思

复旦大学光学学士

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士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硕士

独角兽企业副总裁

美国亚马逊总部软件工程师

果子和肉创始人

入选北京市凤凰人才计划

坡坡小面创始人

回乡创业

想让更多人吃到重庆小面

10月23日,记者来到“坡坡小面”主理人王思位于天安数码城的办公室时,她正在和员工讨论小面的外包装设计。据了解,“坡坡小面”是我区企业新创立的一家小面预包装品牌,今年5月正式注册立项,共研发出小面和豌杂面两个口味,目前均已经上市销售。

“我是重庆人,却已经离开重庆15年了。当你远离家乡之后,‘家乡胃’总是很难被满足。”王思大三那年留学去了英国,之后又到美国攻读硕士,回国后去北京创业,但她最想念的,还是在家乡从小吃到大的那碗小面。“有一次,我偶然间吃到了金牌干溜的预制小面,立刻就变成了忠实‘粉丝’,能在异乡很方便地吃到家乡的味道,太幸福了。”王思说。

今年3月,王思赶在第三届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期间来了一趟大渡口。活动中,王思了解到重庆全市现有小面门店约8.4万家,每天约销售小面1300万碗,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年产值400多亿元。还有重庆小面产业园,不仅注册了“重庆小面重庆造”的公共品牌,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共引进包括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电商销售、文化创意、服务体验等领域32个相关产业项目,累计培育出47个小面品牌……种种利好,深深地打动了王思,她觉得做重庆小面是非常有前景的赛道,便决定要尝试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重庆小面品牌。

“柳州的螺蛳粉在实现产业化之前,哪有重庆小面这么大的群众基础,现在螺蛳粉做得这么好,咱的小面却是本地人爱得深沉,外地少有人吃。”王思说,她想用自己过去几年塑造品牌、做产品以及服务用户的经验,把家乡味做成好吃的产品,让更多人吃到重庆小面,喜欢重庆小面。

保证品质

精耕细作做好家乡美食

之所以给小面品牌取命名为“坡坡小面”,源于重庆依山而起、坡多坎多的特殊地形,也象征着一代代重庆人在这样的艰难地形下,始终拼搏、力争上游的乐观精神。

3月有想法,5月创品牌,10月产品上线,即便是以这样的效率和速度,依旧不能打消王思硬抠产品细节,坚持产品品质的坚持。“每个地方的特色小吃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在重庆,花椒的麻塑造出更加层次分明的味型,为小面的口感注入灵魂。”王思说。但这麻味要怎样体现才会更好吃、更诱人呢?在数遍尝试之后,她别出心裁将青红花椒打碎后的颗粒直接压进面条里,让食客从视觉和味觉上对麻辣的“麻”产生印象,记住重庆小面最标志性的“麻辣味”。

小面的配料包也是以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食用体验来设计的。比如豌杂面,一共配了11包小料,光辣椒就有两包,因为王思希望坡坡小面不光是给重庆人吃,也让那些不太能吃辣的外地人开心享用。豌豆和豌豆泥也被专门分开包装,只因在工业化包装时难免出现豆泥不均的情况,而王思想要还原“去店里吃豌杂面时,都是有豆有泥”的口感。

有同行劝王思,把料包混合在一起,能节省不少包装成本。可她还是坚持宁愿成本高一些,也要保证从食材到口感的高品质。王思说,她们公司做食品有三个原则,一个是自己愿意天天吃,第二是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吃,第三是能够当做礼品送给朋友,只有做到这些,这件产品才算是合格。

探索前进

小面品牌不断升级出新

王思说,她的座右铭是:日拱一卒。不论做什么,只要每天坚持向前,每天做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段时间后回头来看,就会发现新天地。

如今,选择了“重庆小面”这一新赛道的王思,依旧以“日拱一卒”的精神在探索着。她说重庆小面的系列里,还应该有牛肉面,但如何保证在有大块牛肉的同时又控制成本,怎样包装才能让牛肉的味道和口感更接近堂食,总之挑战不小。为此,王思专程回重庆拜师,在胖妹面庄去做学徒,从端面炒辣椒开始学起,学习传统小面的制作,琢磨怎样通过自动化手段来精准控制配方。

“不光是我在向师父学,师父也在和我的沟通中,接纳新的想法,探讨新的做法,也愿意传授更多做小面的经验。这样始终坚持不断前进的匠人精神,为我这样的创业后辈做足了榜样,是对我的精神引领。”王思说,做学徒的过程让她更深地爱上了重庆小面,这些老一辈的手艺人一辈子都沉淀在小面里,除了让街坊邻居吃到好味道,还在努力将手艺教授出去,让更多人吃到重庆的味道。“这是重庆人的洒脱,我也希望能将这份洒脱融进产品里,将重庆的小面传播给更多人,让重庆小面成为大家都爱吃的面。”王思说。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