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至9月,我区举办生物医药产业(体外诊断)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5+2”产业招商引资3期专题培训班。本轮培训班共有163名区级部门单位、产业办、部分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分别前往上海、杭州、厦门学习先进理念、考察创新做法、借鉴成功经验,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训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政企沙龙、分组研讨以及参加2023年上海国际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实训实练等形式,切实推动政企干部思维眼界更宽、专业素养更高、干事能力更强。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聚焦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痛点撰写了资政建议和个人心得体会,提出了一批有见地、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本期摘登学员围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
区百亿级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
吴刚
以学促干强担当政企联动促发展
我区聚集体外诊断产业虽然已经具备较好基础,但产业规模、质量、生态还比较脆弱,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始终锚定产业方向不动摇。坚持聚焦发展体外诊断产业,以原材料零部件供应、成长期产品技术线和专业流通服务商为产业主导方向。
二是要全力以赴“招大商招好商”,继续深化产业转移大会“朋友圈”。
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培育新的企业支撑,同时加大企业梯次培育计划。
四是集中财力物力,突破部分产业关键要素。积极争取市药监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准审批”在我区实施,尽快落实与市医疗器械检验中心协商合作的前置园区检验服务,借助多方渠道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
五是抓紧补齐部分生态要素短板。解决现有物业使用中的问题,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发挥好重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树形象、聚要素、促产业”特殊作用。
六是完善“专班专业”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管行业管产业”的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区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龙云飞
破解堵点难点痛点帮助企业解难增效
此次培训提振了士气,开拓了思路眼界,意义重大,为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如何有效促进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底层思维逻辑,对于我们政府部门如何规划服务好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富效果的思维线索和发展路径导图,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工作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巨大差距,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前进方向和发展动力。
我们将结合此次培训所学所思,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堵点难点痛点,不断加强针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引导力度。
同时,针对此次培训过程中企业家提出的,诸如加强区内企业扶持力度、促进区内企业加强配套合作等诉求,我们也将一一对应尽快落实,积极改进提升,弥补工作短板。
特别是要结合此次全市亩均论英雄改革,从亩均效益评价入手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转变以往重数量、轻质量的工作倾向,进一步突出“专精特新”企业的亩均效益优势,为区内“专精特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区百亿级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商务代表
严晴
破局解题提高产业能级
本次培训使我进一步开拓眼界、提升观念、打开思路,更好地服务于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大局。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我有如下思考。
认清形势,适应招商引资新要求。一是从“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聚焦IVD主导产业方向,瞄准重大项目和龙头项目,积极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引力度。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项目资源,围绕生物医药等产业承办招商活动。二是从“拼优惠”向“比环境”转轨。着力构建诚信高效的投资软环境,同时不断完善优质充裕的投资硬环境。三是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型,紧盯重点国家和地区,深耕创新大国、关键小国,吸引创新要素和外资项目集聚,支持国际企业来区落地投产。
直面问题,找准招商引资关键短板。一是区域同质化竞争激烈,二是项目质量差距较大,三是企业投资意愿下滑。
谋求破局,实现产业能级再跃升。一要坚持差异化,紧扣市委市政府对我区产业定位,坚持“一米宽、一公里长”产业培育思路,推动项目有序落地。二要注重前瞻性,进一步增强重点板块、园区的承载能力和优势,围绕重点招商项目做好前期调研和策划论证,提高招商成功率。三要强化统筹性,坚持“搭台唱戏”和“借台唱戏”并举,既要发挥好CACLP等主场招商优势,又要利用好沿海城市产业转移对接会等平台。四要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招商优惠政策,严格兑现政策奖励,用好各类展会、活动、交流洽谈载体,为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投资选择。五要整合要素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挖潜用地空间,破解用地难题。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产业基金扶持等各类金融工具作用。六要激发市场活力,引导优质项目落户,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在区企业扩大再投资行为,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
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文超
产业聚集引资力政策引领发展风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招商引资政策制定工作也产生了新的思考。
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要坚持“亩均论英雄”,量入为出。将“亩均论英雄”的思维运用至招商政策的制定中,突出对招商引资项目亩均投资、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和单位GDP能耗的考量。
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要聚焦产业,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和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个性化的招商引资策略,以实现更好的招商引资效果。
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要设立平衡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强调动态平衡原则,做到财政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明确招商引资项目“三年平衡”和“五年平衡”的标准,收窄招商引资政策的扶持范围,提高招商引资政策享受门槛,对项目扶持年限进行严格控制。
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要把握企业生命周期,分阶段施策。政策制定按企业生命周期各节点对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招商引资通用政策和专项政策进行进一步划分和界定,以企业达到“四上单位”营收标准为界定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的节点,以招商签约落地为界定招商引资通用政策和专项政策的节点。
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要善于借力打力,用好应用场景。招商引资政策的制定需要打开思路,灵活运用应用场景类企业,利用在我区开展应用场景业务或通过采购、招标等方式参与区内相关应用场景项目的企业,最大限度减少财政支出。
同时,对目标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也需要进行更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招商引资政策。
区招商投资局综合效能科科长
王海毅
织好招商生态网打造营商环境“桥头堡”
如何把产业做深、做细、做精,实现产业发展的“破局”,努力构建完备招商生态,提升招引项目质量,我建议:
一是外抓渠道建设,内抓项目策划,发挥“以商招商”作用,最大化发挥企业“口口相传”的宣传效应,同时加强专业化策划项目力度,通过渠道的双向进入,提升我区的区域市值品牌和区域关注度。
二是构建产业基金,提升项目研判水平,建议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城市投行”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以小博大”“小区巧为”的优势。
三是出台专业政策,突出产业发展精准性。加大对五大百亿级产业的发展调查研究,精准定位一域。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做到应用尽用,重塑我区“5+2”产业招商政策体系。
四是强化后续跟踪,提高产业链培育水平。持续开展招商合同兑现,树立良好的口碑。加强金融机构对我区产业招商项目的支持力度。要转变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将传统的以产品为链发展模式,转换为以生态为链的发展模式,构筑研发、金融、人力、市场为重点的“产业链”。
重庆盎瑞悦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李一
聚焦主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简单地谈三个方面的培训感悟。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变革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意义。本次“专精特新”培训班“数字化”主题贯穿整个培训,我深刻感受到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已经成为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要素。
二是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企业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面对什么样的发展形势,都要始终坚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
三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把“短板”补成“长板”,补齐补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成为打通产业链堵点的关键力量。公司还将坚定“人才中心”观念,把“人”引进来创造价值,再通过精细化管理、合理的财务杠杆把价值转化为市场,以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记者王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