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兰清)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近年来,全区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在乡村振兴、扶贫济困、文明交通、关爱他人、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作出贡献。
新山村街道组建法治宣传、扶危济困、助老助残等各种志愿服务队,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茄子溪街道以“敲开居民的门、连上居民的心、帮上居民的忙”为总体目标,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春晖路街道依靠“春晖及时雨”志愿服务队伍,实行“星级志愿者评定”奖励激励机制,让志愿者学有榜样、行有标杆;跳磴镇以“田间课堂”“小喇叭喊话”“乡村夜话”等项目为依托,定期开展农技培训、政策宣讲、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区残联打造“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品牌,现有线上线下注册残疾人志愿者180余人,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盲人按摩义诊”“残疾人文创产品义卖”“代步车文明劝导”等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近200场次……全区不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此外,我区还开展“义渡热爱”万名志愿者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志愿服务活动水平和质量,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化、参与大众化、内容生活化、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工作常态化,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志愿者是城市最美的风景,他们用心、用情,让这个社会充满爱,是文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播撒文明的种子。目前,大渡口已建立医疗、环保、助残、助学、助老等各个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志愿者10.8万余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自己的技能,不计报酬地服务社会,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大渡口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