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大渡口:第三次创业迈向国际 着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核心提示

时光荏苒,从重钢落户、十里钢城,到重钢搬迁、转型蝶变,大渡口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转重点、产业转方向、城市转功能,高水平推动生态立区、文化兴区、产业强区,昔日“工业锈带”变身为“人文秀带”,“钢铁重镇”变身为“公园绿城”。

当下,大渡口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主动融入大局大势、把握新时代新重庆部署要求,开启了迈向国际的第三次创业,举全区之力打造“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间、示范地”。

公园大渡口 刘映呈/摄

第三次创业拉开帷幕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重庆项目落户

2023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携手共建重庆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联合培养高层次音乐人才,促进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交往。

当年10月,外交部公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重庆市人民政府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开展音乐教育合作”名列其中。

至此,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重庆项目落户大渡口区钓鱼嘴半岛。将依托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围绕声乐表演、器乐表演、作曲等三个大类专业,构建学院音乐学科综合体系,组建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形成音乐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所音乐艺术教育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

这一重大利好,标志着大渡口区第三次创业正式拉开了帷幕。以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建设为总牵引,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与合作,大渡口区迈出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

大渡口区第一次创业机遇,是重钢落户、十里钢城。1938年汉阳铁厂西迁入渝、1965年服务重钢正式设区,赋予了工业立区的底色和人文厚重的底蕴,成就了大渡口“钢铁之城”的第一张名片。

第二次创业机遇,是重钢搬迁、转型蝶变。2011年重钢环保搬迁,历经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开辟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新路,成就了“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的第二张名片。

第三次创业机遇,是柴院落地、迈向国际。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渡口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间、示范地”的第三张名片。

“把握历史机遇,按照新时代新重庆部署要求,大渡口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市委赋予的新定位中去谋划推进。”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渡口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强信心、更大合力直面挑战、破解难题,从顶层设计去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从市委部署去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跃升,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展现新担当、争当排头兵。

大渡口区体外诊断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10%

第二次创业成果丰硕 真正实现“再造一个重钢”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大渡口区深度融入“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在产业结构上优化升级,逐步从曾经“一钢独大”的老工业基地,蝶变为以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重庆小面等五大百亿级产业为多点支撑的新兴产业聚集区。

引进海康威视、萤石智能家居等一批头部企业,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产值连续两年超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聚集体外诊断产业上下游全链条企业155家,中元汇吉成为全市体外诊断产业链“链主单位”,全区体外诊断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靠前;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三峰环境,初步构建起以“基建+装备+运营”一体化垃圾焚烧发电、土污治理为主导的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成和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56个,占重庆市场的65%、全国市场名列前茅;支持国际复合延伸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玻纤产量排名全球前列……

通过聚力发展五大百亿级产业,从无到有集聚企业近1000家,2023年营收突破400亿元,培育市级制造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4家,上市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重庆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0家,14家企业入选2023年重庆企业百强榜单,规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2%、40.2%,科技创新指数升至全市第一梯队、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市前列、服务业增速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聚焦“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重庆建设等战略部署,深化数字改革赋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园区改革,打破传统“管委会”管理模式,推动园区“去行政化”。实施十五项营商环境提质行动,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民呼我为”办理效率全市第1、满意率全市第2。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战略,设立全国首个台资企业对接RCEP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全市首个数字资产集中登记服务平台。

2021年,大渡口区工业总产值超越重钢搬迁前历史峰值,真正实现“再造一个重钢”的目标。老工业基地转型从“试点”成为“示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评估优秀,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大渡口人的开拓创新、不懈努力。“解放思想转作风、狠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专班、“红旗灰旗”、容错机制等系列务实举措的落地落细,点燃了大渡口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今年,大渡口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应用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与此同时,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努力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作出新示范。

“公园大渡口”金字招牌耀眼夺目 公园人均面积居全国前列

除了在产业发展上大放异彩,多年来,大渡口区加快城市更新,编制《公园大渡口规划方案》,大力建设生态和美公园城,成效显著。

截至2023年,大渡口区各类公园达79个,山城绿道达48公里,人均公园面积达25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建成区绿地率达40.31%、绿化覆盖率达50.8%。全区公园星罗棋布、各美其美,成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秀场”。

正值春季,踏青赏花正当时。大渡口公园、中华美德公园、义渡公园、跳磴镇云上田园等公园百花齐放,引来无数市民、游客赏玩,行人们纷纷放慢脚步拍照留念。

大渡口区积极改造提升老旧公园、加快建设口袋公园、推进山城绿道建设、做靓干道节点绿化,在全市率先提出构建城乡全域公园格局,率先推行“一公园一主题一特色”,由“城中建园”向“园中建城”转变,走出了具有大渡口特色的公园城市建设之路。

好风景吸引新经济,生活、生产与绿色生态相融相洽,大渡口优良的城市环境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态空间,为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加强数字赋能、壮大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以绿色低碳带动产业质量提升,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品质提升。建桥工业园区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利用重钢工业遗址打造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4A级景区,重钢崖线山城步道获2项国际金奖。

“从十里钢城的老工业基地,到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大渡口区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踏上第三次创业。”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的攻坚之年,大渡口区将持续扮靓升级“公园城市”,擦亮“公园大渡口”金字招牌,脚踏实地推进第三次创业,奋力交出高分报表。 (据《重庆日报》)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