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 文/图
在建胜镇伏牛溪社区长征一村,鸟语花香,绿草茵茵。
“你看现在臭味没了,周边环境也干净了,再也不用捂着鼻子绕道走了。”长征一村居民朱华说。
眼前这里焕然一新的环境,在不久前还是另外一番模样。
长征一村建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属于长征厂的老家属区。此前,由于污水管网和旧化粪池破损,导致生活污水直排,形成了黑臭水体。周边居民为了种地灌溉,破坏部分管网,挖了两个简易的沟渠,导致污水横流,使得该区域黑臭水体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附近居民怨声载道,绕道而行。
今年2月,该条水沟整治迎来了转机。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老百姓心中的一件大事。为彻底整治环境问题,提升长征一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大渡口区在附近楼栋新建管网收集生活污水,并新建多级灌溉蓄粪池与生化池,部分出水用于周边居民种植灌溉,多余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接入市政管网。
“现在好了,蚊蝇和难闻的气味都已消失,种菜浇水也方便了。”朱华说,整治收获了大家的好评。
今年以来,大渡口区高度重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坚持高位推动、强力整治、长效巩固,全面加强资金和要素保障,建立完善动态清零与巩固管控机制,对包括建胜镇伏牛溪社区长征一村水沟在内的,鳌山综合市场背后沟渠、石林寺旁水沟、张家湾山坪塘共4处黑臭水体进行了全面整治,惠及农村及周边居民1000余人。
为巩固治理成效,大渡口区还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张家湾山坪塘位于跳磴镇沟口村,用于当地农业灌溉。以前,由于无人管理,塘内长满绿藻,底泥发黑。经过清淤疏浚、加固边坡、建设截水沟等治理措施之后,山坪塘水质又恢复了清澈。
治理完成后,为避免山坪塘“返黑返臭”,大渡口区建立起了巡查制度,定期巡查水体及周边环境情况。“根据水体周边居住情况、水体消亡情况,我们在区内各水体区域建立了巡查机制、保洁机制、村民参与、公开监督等长效机制,确保‘长制久清’。”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实现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大渡口区针对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分类等采取了一系列农村环境治理措施,并对区内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工程,综合提升农村地区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大渡口区现有的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治理,消除了黑臭,恢复了环境,并通过了市级核查。同时,大渡口区也是全市率先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的五个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