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3月4日,记者在“莎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看到,该中心分法治教育展厅、“莎姐”工作区两大功能区。法治教育展厅涵盖守未有法、守未有心、守未有爱、守未有梦、守未有情五大板块,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互动性的警示教育、案例展示和情景互动,让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
“莎姐”工作区包括讯(询)问室、宣告室、法治教育(活动)室、“一站式”关爱中心、“莎姐”数字指挥中心等,集案件办理、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矫治、亲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检察机关可与公安、社区、医院等多家单位形成帮教合力,打造一站式的青少年救助中心,同时形成项目化需求,实现对未成年人帮教救助的全程跟踪。
用法律充分保障儿童权利福祉,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在法治教育展厅,第一板块“守未有法”展示了国际国内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体系,第二板块“守未有心”则详细叙述了莎姐的初心。
2004年,区检察院7名干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较为突出的情况,提出改变就案办案模式,做更多预防、帮教、保护工作,组建了青少年维权岗,并以其中一名干警王莎的名字命名。因为“莎姐”这个昵称,即亲切、随和,又取自中药“莎草”蕴含治病救人的寓意。“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应运而生。
“莎姐”工作二十年,区检察院不断探索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机制,包括“三心理念”“五大体系”“五加七”工作模式等。每一个机制都像是精密的齿轮,相互协作,共同推动“莎姐”工作高效运转。
同时,“莎姐”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抓好“三支队伍”“三项机制”“三方联动”,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关爱和帮助。
区检察院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莎姐”法治宣讲机制——“五式一化”宣讲机制(“点菜式”选题、“专题式”宣讲、“定点式”联系、“问卷式”反馈、“多样式”呈现,“项目化”管理),“莎姐”进学校、机关、进社区,开展法治宣讲600余场,覆盖受众超过13万人。同时,区检察院抓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形成了“三保障”“三贴近”“三突出”的“三个三”工作模式,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广。
第三板块“守未有爱”讲述了各个机关在“莎姐守未”专项行动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2023年,由重庆市委政法委牵头,将“莎姐”检察品牌升级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品牌,在全市部署“莎姐守未”专项行动,聚焦依法打击、环境整治、分类关护、自我保护、宣传引导五个方面的工作,“五箭齐发”共同瞄准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靶心目标,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四板块“守未有情”收录了莎姐二十年来形成的文化成果,包括宣传视频、电影《莎姐日记》、歌舞《莎姐陪着你》、漫画《莎姐讲故事》等。
第五板块“守未有梦”介绍了“莎姐”下一步工作打算,通过“莎姐”现代化路径,实现全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协同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走进位于“莎姐”工作区的莎姐数字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一块大屏幕就是莎姐数字指挥中心的驾驶舱,其核心就是“莎姐”指数。莎姐指数融合了全区莎姐守未工作、平安建设工作、司法机关办案工作等16个动态数据,分类形成了法律执行指数、心理关爱指数、违法犯罪指数、权益受损指数四大指数板块,通过嵌套公式,最终形成屏幕中间的“莎姐”指数。莎姐指数越高,反映出全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成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