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八桥镇“三步联动”服务企业发展

(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营商环境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从为初创团队做培育、为中小企业建平台到为重点企业搭舞台,八桥镇以“三步联动”之姿,精心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让镇域营商环境焕发出蓬勃生机,区域人气商气也随之高涨。

青创基地

逐梦前行

“多亏了青创基地的培育指导,企业才能成功搭建成熟的股权架构。”最近,攀新(重庆)钢材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新钢材”)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据悉,攀新钢材是攀西(重庆)物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西物资”)的子公司,也是其投资成立的第一家生产企业,主要进行钢材加工。2023年3月,攀西物资入驻八桥镇青年创业孵化基地,2023年营收超7亿元。公司体量变大,便决定投资成立子公司,但苦于搭建成熟的股权架构,便向青创基地求助。

“根据攀西物资的需求,基地仅以成本价提供服务,成功助其构建起股权架构。”青创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攀西物资在基地成立了4家全资子公司,并在加工板块成立了合资公司攀新钢材。目前各个公司都已经正常运转,通过相互协作,实现效率翻倍。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这是许多初创团队的共同感慨。然而,在八桥镇,初创企业却能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与支持。2023年4月,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八桥镇率先在镇街探索集群注册模式,打造八桥镇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一期、二期,引入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服务初创企业,打造“863”服务品牌,即8项服务促进创业、6项措施带动企业发展、3项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综合能力。

在这里,一个个创业梦想从萌芽走向绽放。目前,青创基地已累计孵化企业660家,其中注册资本超千万的有52家,超百万的有193家。同时,成功培育5家规上企业、3家科技型企业和2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全年实现税收收入700万元。

银企对接

破解难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慢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拦路虎”。八桥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痛点,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企业发展之花。

“那次会议,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重庆赫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赫昂科技”)总经理李航回忆起2024年底参加八桥镇银企对接会的情景时说,正是得益于银企对接会,才圆了他的创业梦。

原来,李航一直想创业,得知企业入驻青创基地后不仅有免费工位,还有公用的接待室、会议室,便于2024年3月成立赫昂科技并入驻青创基地。

场地问题解决了,但资金短缺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李航再次向青创基地求助。青创基地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止一家企业面临资金紧缺问题。

随后,八桥镇商会同青创基地举办了银企对接会,邀请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与20余家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推动银行与多家企业达成意向贷款936万元,签订贷款协议226万元。这次银企对接会让李航获得了1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公司已步入正轨。

这样的案例在八桥镇不胜枚举。2024年12月12日,八桥镇商会、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镇产业发展中心联动区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重点银行开展2024年第二次八桥镇银企对接会,形成意向贷款4000万元,签订贷款协议776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下一步,八桥镇将以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为目标,全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营商环境不仅关乎政策和服务,还与区域活力和品牌影响力息息相关。八桥镇创新应用公园资源,以“公园+音乐+消费”新场景为核心吸引力,围绕心湖公园常态化举办“花开的声音”专场音乐会暨“花花好市”音乐集市。在这里,音乐与美食、艺术与消费完美融合,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和消费狂欢,更为辖区重点企业搭舞台、引流量、聚人气。

目前,“花开的声音”专场音乐会暨“花花好市”音乐集市已举办20余场次,线上线下观众累计超过800万人次,实现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成为吸引人流、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更成为大渡口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辨识度的品牌。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