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新山村街道:精准服务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全媒体记者 朱晨鹭

近日,由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山村街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打造优质生活圈”新闻发布会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新山村街道将就业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健全“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义渡就业列车始发站优势,打造双更就业基地,建设友间公寓、社区便民服务站、新市民培训基地、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等服务阵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支持。

今年30岁的沪汉社区居民白小玲就是享受到就业服务的受益者之一。此前,她因生育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家庭,此后一直处于待业状态,有着强烈的就业和培训需求。2024年11月,在新山村街道“双更”就业基地参加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后,拿到了相关就业技能证书。在专业就业指导老师的推荐下,今年1月,白小玲在辖区一家美容院成功上岗,实现“家门口就业”。“街道不仅打造了就业创业的平台,还有专业工作人员走到我们身边开展精准指导服务,真是太贴心了。”白小玲说。

除了阵地建设,新山村街道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线上与区人力社保局推动就业服务平台与基层智治深度整合,完善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咨询和自助就业服务;线下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站点现场一对一指导、链接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主题招聘会等方式为辖区居民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提高辖区居民个人求职意向和企业用工信息精准匹配度,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2022年至2024年,已为辖区群众提供线下一对一就业指导3750人次,组织招聘会39场次,提供有效链接岗位3.98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87人。

“针对残疾人、‘全职妈妈’等特殊群体,我们培育了残疾人就业基地、义渡壹秋堂等特殊市场主体。”新山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联合市妇联、区妇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手工编织协会会长单位“壹秋堂”,在平安社区打造了全市首个城市社区非遗工坊——义渡巾帼非遗工坊,联动市级非遗传承人、专业高校开展技能培训20余场,惠及青年妇女400余人,培育匠心人才30余名、非遗助教6名,带动9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

在新山村街道的积极推动下,辖区湖畔星空夜市荣获重庆市首批五大就业创业夜市;沪汉社区、新一社区获评重庆市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新山村街道入选重庆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下一步,新山村街道将持续推进就业服务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对应届毕业生、残疾人、“4050”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同时,积极与区人力社保局打造来渝、回渝青年就业街区,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细致、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