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春晖路街道,作为拥有11万常住人口的大型街道,下辖10个社区,坐拥1.5万余家经营主体,这里既有AAA级文旅商圈的繁华,也有老旧小区的烟火。面对人口密度大、经营主体多、结构多元化以及城市建设老旧等现实状况,街道在基层治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积极回应民生需求,全力打造智能高效精准的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中心
筑牢智慧治理“桥头堡”
2024年7月,春晖路街道基层治理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占地300平方米,融合指挥大厅、综合研判室、集中办公区和24小时值班室等多功能区域,致力于搭建一个高效、智能、协同的基层治理平台。
中心以“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为目标,严格对标三级治理中心、八大板块及街道社区履职事项清单,精准梳理核心业务,设置24条主跑道与70条子跑道,有力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中心已承接51个市级贯通应用,成功办理事项2.6万件,全量归集32类、共计76.5万条数据,为科学决策与精准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为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中心建立“三全三快”突发事件响应处置机制,即全时监测、全量收集、全息分析和快响、快分、快处,同时配置54个数字预案,组建常态响应处置队伍与24小时应急处突队伍,确保面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响应、高效处置。此外,中心借助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实现数据资源集成与贯通处置,推动网格运转模式向智能化、协同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率与质量。
“山城前哨”系统
织密安全守护“智慧网”
“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4月25日,春晖路街道锦凤社区月光小区的李婆婆因患老年痴呆外出失联,家人苦寻无果。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社区民警,借助“山城前哨”感知系统迅速搜寻,成功找回老人。
春晖路街道有不少独居、孤寡老人,紧急情况处理难度较大。近年来,街道整合摄像头、烟感器等感知设备,协调公安、企业和小区物业等部门单位共享视频数据。投用的“山城前哨”感知系统新增AI算法功能,自动收集重点人群公共区域出行轨迹,预警突发情况。
在独居老人监管方面,街道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与感知系统联动,网格员每3天走访辖区532位独居老人并在系统完成登记。感知系统抓拍老人外出画面反馈到平台,网格员核实后进行动态管理,极大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AI数智网格员
开启民生服务“直通车”
“叮铃铃……”4月25日上午9时,春晖路街道翠华社区独居老人李世碧家中电话响起,“AI数智网格员”提醒她医保临近到期。随后,老人通过“数智网格员”微信小程序里的“医保专家”AI仿真人,了解医保续办事宜并顺利完成续保。
在居民享受智能服务的同时,春晖路街道借助AI实现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工作模式转变。古渡社区通过智能统计分析平台,获得AI生成的网格画像,发现第1和第9网格人员流动大、环境问题突出、乱摆摊现象频发等问题。依据AI建议,社区联合多部门,利用闲置空地规划摆摊时间和地点。短短一周,社区秩序焕然一新。
目前,“AI数智网格员”持续迭代升级,细致划分出58项关键指标,积极探索网格数字画像新功能,为社区治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实现基层资源的精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