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近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召开,大渡口区凭借突出的双拥工作成效首次成功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份政治荣誉的背后,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创新实干的生动实践,更是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和驻区部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双拥工作系统统筹,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积极营造崇军拥军良好氛围,双拥工作参与度、知晓率明显增强,形成“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倾情护航
筑牢服务保障根基
大渡口区始终将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视为汇聚强军兴军磅礴力量的关键,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作为双拥工作的主线,始终做到对人民军队有求必应、有困必帮、有难必解。
走进大渡口巡逻中队,崭新的永久营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营房的背后,是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对部队建设的大力支持。为改善驻区部队的生活与训练条件,大渡口区划拨22.6亩土地修建大渡口巡逻中队永久营房,并先后对其他营房完成修缮,这不仅为官兵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更为他们安心训练、履行使命提供了坚实保障。正如一位驻区部队军官所说:“营房条件的改善,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怀,也让我们更有动力投身国防事业。”
“三后问题”一直是军人关注的焦点。围绕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之忧,大渡口区落实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待政策,为100余名官兵子女入学提供优待服务;货币补助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00余人,安置到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比例显著提高。一位退役士兵在成功安置后激动地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退役后有了稳定的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
此外,大渡口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2168部队签订军地共建协议,援建近千平方米阳光房,改善边防官兵学习、生活条件。与《中国企业报》集团签订联系合作协议,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全国首家基层联系和信息图文直报点。
每年开展春节、“八一”走访慰问,实现“四大班子”走访慰问驻区部队、三级服务体系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入伍新兵家庭和退役军人纪念品发放“四个全覆盖”;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优待金;制定解三难管理办法,缓解重点优抚和其他退役军人“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问题近500人次……大渡口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维护广大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使退役军人真正感受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承诺的温度。
创新实干
打造特色双拥品牌
在双拥工作的征程中,大渡口区充分发扬拥军传统,不断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大渡口辨识度的特色双拥品牌,让双拥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拓展阵地载体,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双拥传统的重要举措。大渡口区精心打造双拥文化路、双拥宣传一条街、双拥小巷、双拥林,将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双拥宣传等多项功能融入城市建设,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双拥文化的熏陶。
走进“刘太忠老兵陈列室”,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实物,生动地展现了老兵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重要窗口。启动建设“李雪芮运动中心”等特色平台,扩建陵园面积两千余平方米,打造大渡口烈士展陈室,大渡口烈士陵园成为我区唯一一个市级国防教育基地……这些特色阵地,成为了群众接受红色教育、感受双拥文化的重要场所。
大渡口区还探索“智慧拥军”,用好“德分宝”数字公益平台,创新双拥文化宣传渠道,构筑具有社区特色的“五新”双拥文化格局,覆盖群众3.6万人。
弘扬典型事迹,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崇军拥军热情。每年,大渡口区都会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纪念活动,积极营造崇尚英烈、学习典型的浓厚氛围。王红旭烈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伊远学、么周力被评选为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同时,开展区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光荣之家”等评选表彰活动,持续营造崇军拥军的社会氛围。
“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先后两次遴选拥军门店、企业、单位近100家,签订拥军协议。”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拥军企业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和专属服务,激励了社会拥军热情。联合万家燕医院定制发放拥军优属卡1.1万张,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诊疗减免专属服务。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军人依法优先”“优抚对象优先”的服务标志,全面落实“优先、优惠、优待”政策,让军人军属在出行、就医、办事等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携手同行
共谱军民共建新篇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大渡口区,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驻区各部队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出一幅军民共建、其乐融融的生动画面。
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驻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系统组织开展“三学三助”、“一帮一”结对助学、“送温暖、献爱心”和“精准扶贫”等活动,树立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良好形象。在急难险重任务方面,驻区部队积极支援防汛抗疫、扑灭山火,累计出动民兵2000余人次,转移受灾人员近600人、物资1800余件,先后涌现出20余名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事迹受到国家级、市级媒体广泛报道,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双拥工作。
此外,大渡口区持续拓展“双拥宣传+非遗传承”“双拥文化+社区特色”“双拥阵地+艺术场景”等“三结合”模式,创作了双拥剪纸作品集、“小辰辰双拥日记”、“渝派连环画”等特色作品。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广、应用最新“双拥标识”,营造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浓厚氛围。
举办“文明城,双拥情”“义渡双创杯”巴渝灯谜大赛,以传统灯谜形式充分展现了大渡口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传统灯谜文化三大主题,为全国首创;举办双拥文艺演出,融合欢庆国庆和军民情深两大主题,现场观众数千人,营造了“军地心连心·共创双拥城”浓厚氛围;举办双拥运动会,融合双拥宣传与体育运动两大主题,为全市首创,在赛事时间、赛事项目、参赛队伍等多项指标上创全国之最……从灯谜里的家国情怀到舞台上的军民共舞,从赛场上的热血比拼到日常中的共建共融,大渡口区常态化开展双拥宣传活动,将双拥宣传融入城市血脉,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大渡口区的双拥工作,是一曲军民团结的赞歌,是一幅携手共进的画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大渡口区将继续弘扬双拥传统,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