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需求

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

近日,2025全国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讨会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展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聚焦教育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以下简称“育才小学”)副校长刘凤以《因为看见》为题,分享了“生命课堂”与“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创新实践成果,获得专家和与会人员的认可。

育才小学自1963年创办起,便坚守“生命教育”理念,践行“生命至上”原则,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在数学教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更是成果颇丰。

解码“生命课堂”

赋能教育实践

育才小学的发展历程始终紧扣“生命教育”内核。“让校园每一个生命都精彩”,这句刻在校训石上的话语,是学校对教育本质的终极回答。

学校数学团队把“生命教育”融入学科实践,提出“生命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活动、表现和成果,采用灵活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生长“七学”和教师点拨“六技”。学校数学团队坚持常态化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专题讲座、研训活动、校本竞赛等,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生命课堂”教学范式。

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学校着力精雕“生命课堂”的教学细节。针对教师评价语言匮乏、作业设计亟待优化等问题,学校务实开展专题教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编制系统的课堂评价语言集,规范教学评价标准,丰富教师评价话语体系;深入解读课标、教材与学情,优化“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撰写结构,使教学目标更具科学性与导向性;推行“结构化备课”,以“关键问题链”的搭建提升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专题开展作业设计研究,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实现教、学、评一致,让练习更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等。

“我们的‘生命课堂’探索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从理念到实践,从细节优化到教学创新,充分发挥了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刘凤副校长介绍道。

创新破局探新路

“育才课堂”再进阶

打底色、雕细节,接着就是探新路。经过前期的探索实践,育才小学的课堂全面“焕新”,成功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充满活力的数学育人新模式。

在课程创新方面,学校以游戏思维课程为重要突破口,历经班本游戏课程初探、育小数学文化节创设、行知・小思考家思维拓展课程开发、游戏与传统数学课堂融合四个发展阶段。自2017年启动班本数学游戏课程探索以来,学校优化趣味七巧板、扑克接龙等传统游戏,结合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连续八年举办“育小数学文化节”,精心设置数独比赛、华容道、24点、九连环和讲数学等数学实践项目;2021年推出“行知・小思考家思维拓展课程”,分年级、分模块开展教学研究,涵盖多个数学思维维度,实现游戏元素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起,学校启动游戏思维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的融合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成功申报新课程实施样本校(全市共50所中小学),开展跨学科学习探索。在学科内,聚焦数学“综合与实践”板块,开展“自行车的学问”“二十四节气”“制作月历牌”等专题教学研究;在多学科层面,从最初的学科拼盘式教学逐步发展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科融合教学。同时,学校创新评价方式,开展主题情境下的低段无纸化测试,设计主题式跨学科假期实践指南,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下,育才小学在游戏课程与“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其中,课例《冰上奇缘》《七彩钻石》多次在市区小学数学教研会上展示,获得广泛好评,课例《冰上奇缘》在《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生命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数学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为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书写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