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李世相荣获2025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称号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近日,2025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宣传推介名单公布,79岁的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村民李世相被推介为2025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这位在土地上耕耘半生的老农业人,用半个世纪的躬身实践,将农业技术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田野,以永不停歇的学习热情,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农民的奋斗传奇。

从技术新手到柑橘专家:

19岁开启的农业人生

李世相与土地的不解之缘,始于1974年的一场“梨苹工作培训会”。19岁的他怀揣对农业的热爱踏入课堂,这场培训如同一把金钥匙,为他打开了钻研农技的新世界。学成归来后,他率先尝试将梨子苹果的嫁接技术运用到柑橘种植中,与村民们成功培育出优质柑橘苗。随后,他又前往九龙坡区寨山坪,学习当时罕见的无核桔栽种技术。这项技术的引进,为石盘村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凭借对土壤气候的精准判断,李世相认定石盘村适合发展柑橘产业。在他的努力下,首批柑橘大获丰收,果香清甜的果实不仅让种植户尝到甜头,更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先后将多个水果、蔬菜项目引入村里试点。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李世相凭借过硬的农技知识成为村农科队的一名农技员。他带头开展水稻、玉米、小麦和土豆等作物的栽培工作,不仅实现丰产,还将种植经验推广到附近的多个村社。

80年代初,面对村民对新品种的疑虑,李世相自掏腰包在自家田地开辟试验田,白天翻土育苗,夜晚查阅资料。经过两年反复试验,他培育的葡萄亩产提升了1.5倍,甜度增加了30%。“有了农业技术,不能只顾着自己!”成功后,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种苗技术,手把手指导村民,助力石盘村诞生首批“万元户”。

2015年,了解到“春见”柑橘的市场潜力后,李世相一头扎进果园。连续三个月,他的双手被嫁接刀划伤、胳膊被树枝刮破,却始终坚持记录数据。最终独创的“三步嫁接法”使成活率从60%跃升至92%。他组织了几十场“田间课堂”,帮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如今石盘村2000亩“春见”果园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

128个试验区的创新:

让葡萄身价翻倍的秘密

从“拓荒者”到“创新先锋”,李世相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葡萄种植领域,面对大小果、着色不均等行业难题,他开启了一场长达两年的“攻坚战”。他将自家果园划分为128个试验区域,为每一株葡萄树建立生长档案,详细记录光照时长、土壤湿度、施肥配比等数据。

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与观察,他创新性地给葡萄实行“计生”政策:在发芽开花时,通过抹芽定穗进行干预,将每亩产量严格控制在2000斤以内。如此一来,产出的葡萄不仅大小均匀,且颗粒饱满、外形美观、着色均匀,含糖量稳定在18度以上,在高端水果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比普通葡萄高出两倍有余。

他的创新实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中国农业报》等媒体多次对其进行深度报道。许多种植户慕名从各地赶来“取经”,李世相总是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他常说:“只要能帮到大家,多花点时间不算啥。”  

从4300元到3.3万元:

一个村庄的增收奇迹

在品种引进推广的道路上,李世相成绩斐然。70年代初,他从中科院柑研所引进锦橙26号、香水橙等品种,通过改良栽培技术,实现亩产翻番;近年来,他主导的红苕尖越冬培育、二金条海椒冬季育苗栽培、杂交水稻制种和小麦、玉米、土豆丰产栽培试验均获成功。这些成果让从未种植过玉米和土豆的石盘村迎来大丰收,随后跳磴镇在石盘村开拓场地进行推广。

石盘水果合作社成立后,李世相积极加入并担任技术骨干。凭借过硬的农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带领村民将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4300元提升至2024年的33000元,全村柑橘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量100万斤,“春见”柑橘更是走出重庆,成为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品牌。

从青葱小伙到古稀老人,李世相在漫长的农业实践岁月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上世纪70年代,他徒步20公里到镇上借阅农技书籍;90年代,骑着自行车到城里参加农技培训;如今,他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每天通过农业APP学习最新技术……

李世相用一生扎根田野,以学习为犁、以创新为种,在希望的土地上耕耘出属于新时代农民的荣耀。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