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建胜镇百佳园社区:从“矛盾百出”到“千家和爱”

全媒体记者 文琰 文/图

“以前总为停车吵架,现在不仅停车规矩了,还能参与公共收益分红!”“有了‘爱宠劝导队’科普,现在大家都文明养犬了!”……近日,在建胜镇百佳园社区的“邻里议事角”,居民的对话折射出社区治理新气象。

作为典型的异地搬迁安置社区,百佳园社区曾因人员构成复杂、管理服务滞后,陷入“居民诉求多、矛盾纠纷多、特殊人群多,身份转换难、居民融合难,自治法治德治观念薄弱”的治理困境。如今,通过创新“三体系、三机制、三培育”的“三三模式”,社区实现从“百家愁”到“百佳赞”的华丽转身,物业满意度超90%,养犬纠纷降幅达99.39%,成为清廉村居建设的标杆。

据了解,百佳园社区现有居民3346户、8247人,涵盖农转非安置、城市拆迁、外来租住等群体,被称为“五街三镇汇家园”。社区成立初期,基础设施陈旧、物业监管缺失,电梯故障频发、车辆乱停乱放、养犬纠纷不断,公共收益更是一笔“糊涂账”。“那时候,居民三天两头找社区吵架,干群关系像绷紧的弦。”百佳园社区党委书记张炜回忆道。面对困境,百佳园社区以清廉村居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三三模式”。

在构建清廉生态上,社区通过完善组织、责任、工作“三体系”,激活治理“廉动力”。一支由业主、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廉情观察员队伍活跃在小区,采用“三事工作法”,让小事现场解决,大事部门联动,难事区级研究。同时,辖区14个单位党组织与53名党员骨干、业主代表组建的廉情信息员队伍,织密监督网络。

“现在公共收益每季度公示,居民可以随时查看。”廉情观察员曾春香指着公示栏上的账目表介绍道,物业党支部与理财志愿服务队的成立,让公共收益管理阳光透明。自模式推行以来,社区已规范管理资金超490万元,公共收益实现持续增长。

为推动清廉惠民,社区建立“民生服务访百家”“民生实事惠百家”“激发民智创百佳”三大机制。“一线工作法”让社区干部每半年遍访居民,通过“141”党建平台形成需求收集、解决、反馈的闭环。居民反映强烈的48部电梯维修问题,正是通过这一机制,联合多方力量完成检修;“大事、小事、私事”三张清单,让老旧步道翻新、临时停车场修建等民生难题逐一破解。此外,“百家积分”活动更点燃居民自治热情,“平哥调解室”“爱宠志愿劝导队”等自治品牌涌现,养犬纠纷从2018年的326件次降至2023年的2件次,降幅达99.39%。

“文化润心”是百佳园社区治理的另一大亮点。依托“居民会客厅”“孝善文化广场”等清廉阵地,社区讲述“百佳故事”,培育新乡情、新乡邻、新乡风。“以前邻里见面不说话,现在大家会在文化广场一起跳广场舞、参加家风故事会。”居民刘兴平笑着说。“五好家庭”“孝善之星”的评选,更让清廉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社区物业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三三模式’不仅是清廉建设的实践,更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我们正以百佳园社区为样板,在全镇推广这一模式,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更清廉、更高效、更暖心。”建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模式已在辖区5个社区推广实施,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余件,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如今的百佳园社区,休闲长廊、幸福里公园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义渡数字化零工市场和“义小渡”小程序,已为571人解决就业难题;公共收益的分配方案即将惠及全体业主。社区先后获评“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等荣誉。从曾经的“问题社区”到如今的“治理样板”,百佳园社区的实践证明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正为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