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文琰 文/图
每当夜幕降临,在茄子溪街道新港社区的广场上,灯光如繁星般点缀,照亮了这片曾见证无数沧桑的土地。近日,这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治剧场”,由茄子溪街道的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生动演绎新“三治”治理模式的奇迹之旅。
舞台上,有一位特别的表演者,他就是刘志发,家住新港社区的木综厂退休职工,一个见证了社区从繁华到落寞,再到如今焕发生机的老人。他感慨地说:“自从社区开始实施新‘三治’治理模式,我的生活就像被施了魔法,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新港社区——一个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的地方,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退去,悄然从“工业重镇”转变为一个多元共融的社区。然而,工厂的破产给这里留下了满目疮痍:老旧的厂房斑驳破旧,街道上杂草丛生,垃圾遍布,道路坑洼不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居民业余生活单调乏味,邻里关系疏远,社区氛围冷漠,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每当夜幕降临,社区内便陷入一片沉寂,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打破这份寂静。
然而,这一切在新“三治”——“艺治”“德治”与“共治”的创新治理模式实施后,悄然发生了改变。社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曾经的破败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休闲娱乐的胜地;杂草丛生的空地也被精心打造,变成了美丽的花园和健身区;道路硬化美化,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整个社区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艺治”的引入,为社区带来了文化的甘露。那些曾经破败的厂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了艺术的空间。如今,夜晚的社区广场上灯火通明,居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在这里上演。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悠扬的社区之歌,飘荡在夜空中。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姚莉在扇子舞中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她笑着说:“现在社区有这么多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结交新朋友,真是太开心了!”据了解,新港社区创新开展“唱响茄街”“溪街艺术文化节”等一系列文艺小组和主题活动,让居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疏离到亲近,仅仅半年时间,就有了100多位居民主动参与进来,40多位居民更是成为了常态化文艺活动中的核心成员。
“德治”的推行,则让社区道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道德讲堂上,刘志发讲述着传统美德的故事,引导居民们重拾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中,张清云一家因为热心公益、邻里和睦而被评为文明家庭,她感慨地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还能得到社区的认可。”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正能量,也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共治”的实施,更是让居民们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主人。去年以来,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对车棚、墙面进行整治,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为社区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积极参与矛盾调解工作,大家用智慧和耐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现在的新港社区,道路整洁有序,环境美丽宜人,邻里关系融洽和谐。
智能化管理的引入,更是为新港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安防系统等设施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社区的管理效率,更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安全。社区图书馆内,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脸上洋溢着求知的笑容;儿童活动中心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茁壮成长,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时光。
每当周末或节假日,社区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居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观看和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们的业余生活,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社区变得更加温馨。
如今的新港社区,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的沉寂与落寞,成为了居民们心中的温馨家园。居民们纷纷表示,新“三治”治理模式不仅改变了社区的面貌,更在居民心中种下了文明、和谐、共治的种子。他们期待着未来,期待着新港社区能够继续前行,在“三治”之路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首过去,新港社区经历了从工业重镇到多元社区的转型;展望未来,新港社区将继续在新“三治”之路上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