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实事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文/图)“叮咚!”可视门铃清脆响起,58岁杜远明家中客厅的显示屏随即快速闪烁。正在厨房忙碌的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向门口。打开门,原来是大渡口区残联工作人员雷守华前来回访2025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后设备的使用情况。
作为听力二级残疾,杜远明即便佩戴助听器,也常因听不见敲门声错过访客。如今,可视门铃、闪光报警水壶、闪光提示电饭煲等设备组成的“光信号系统”,让他彻底告别了听力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现在烧水、煮饭、有人敲门都看得见提示,心里踏实多了!”
在重庆九十五中读初二的14岁学生石济瑞同样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因肌无力病情恶化导致肢体二级残疾的他,日常行动依赖家人协助。而父亲石云肢体四级残疾,让这个家庭的生活面临多重困境。此次改造为他家量身定制了无障碍方案:嵌入式自动熄火燃气灶消除烹饪隐患,最关键的是上墙式坐便架和患者移位器,让石济瑞在起居时更加安全便捷。
在大渡口区,这样温暖的改造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群体,改造方案尽显精准与细致:为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配备紧急呼叫装置,以及闪光门铃、带提示功能的家电设备,将声音信号转化为视觉、震动提示,帮助他们及时感知环境变化;肢体残疾人家庭实施“五改一平”工程,通过改门、改坡、改灶、改水、改电、平整地面等措施,打通厨房、卫生间、卧室等生活场景的“最后一米”;视力残疾家庭则采用防滑无棱角地面、防烫厨房设备,搭配盲人读屏软件,帮助他们用听觉和触觉“看见”世界;智力、精神残疾人家庭重点强化安全防护,从电源线路改造到卫生间防滑加固,再到配备定位手环、密码刀具箱,全方位保障居家安全。
大渡口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工作覆盖了全区各类别有需求改造的残疾人,2025年大渡口区计划完成86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完成70户,预计6月底全面竣工。
自去年9月启动入户调查以来,大渡口区残联建立“一户一档”,依据残疾类别和家庭需求定制个性化方案。为确保工程质量,专项领导小组采取“一线工作法”,领导带队实地督导,通过电话回访与入户验收相结合的闭环管理,实现100%入户验收。
大渡口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定期回访设备使用情况,动态更新改造需求清单,并联合社区开展无障碍使用培训,让这些暖心设施持续释放服务效能,真正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