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义渡记忆15

二十世纪70年代的大渡口,是工业与生活交织的热土。钓鱼嘴码头四泊位各司其职,弯弯大楼拔地而起,小南海信号台守护航道,重钢以敢为人先的姿态投身企业改革浪潮……这些片段,拼凑出一座工业之城跃动的脉搏,也记录下大渡口人奋斗的足迹。

1973年

钓鱼嘴曾有四个泊位

钓鱼嘴地处大渡口区建胜镇建路村,因三面环水、航行便利,到1973年,成为先后拥有过四个泊位的水码头。其一,义渡泊位,为囊中羞涩的乘客排忧解难;其二,车渡泊位,为排队等候的汽车疏解拥挤;其三,战备泊位,为三线建设的物资拉响汽笛;其四,军用泊位,为保卫国防的器械开辟通道。图为过去的钓鱼嘴地貌。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

弯弯大楼顺地势兴建

弯弯大楼是重钢职工宿舍,地处新山村街道乌龟凼一带的山梁上,兴建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由两栋大楼沿着弯曲地势组合而成,故称弯弯大楼。当时,重钢广播站几乎每天都要播报弯弯大楼的建设进度,最快时7天砌一层楼。弯弯大楼每层楼都有厕所,在那个时候令人羡慕。

1974年

小南海信号台

台房保障航行安全 

小南海信号台台房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1955年建成投用,是确保小南海河段航行安全的设施,与下游的滥井沟信号台互为呼应。1974年,新建了两层砖混结构台房,1981年至1983年,曾为民兵训练提供住宿,1988年开始,成为小南海航标站的物资仓库,1995年,航标站增设趸船后闲置。2013年,长江航道局出资对其修缮保护,该台房对研究长江航道通航史具有一定价值。

1978年

大渡口6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表彰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一批科研成果进行了表彰。重钢共有6个项目获奖,分别是平炉炉顶铝镁砖、高抗弹薄装甲板、人造金钢钻探技术、低温用钢的研制、板坯连铸工艺及浸入式水口的研究、乐山黏土矿提制净水剂及其综合利用。这是重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8年

重钢参加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 

1978年10月,国务院发出“引入市场机制,赋予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号召,四川省经过慎重筛选,决定推荐重钢等6家省内国企,参加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的扩权让利改革试点。随后,重钢以自身企业为试点基地,对17个二级厂矿松绑放权,厂矿长们经营管理自主权扩大,企业经营效益全面改观。图为重钢关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产品销售问题的请示报告。

二十世纪70年代

那时的钢花百货商场

钢花百货商场位于大渡口区钢花路,始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与钢花影剧院为邻,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等常见商品,因区位优势,不断聚集人气。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这里发展成为大渡口区最大的一个百货商场。二十世纪90年代,为改变场地窄小等状况,在钢花百货商场的原址上,修建了钢花百货大楼。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