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体验了机关工作,也读懂了这座城”

开栏语

7月3日,“大学生看新重庆”暨大渡口区“万名青才义渡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50余名高校学子走进全区各部门单位,开展为期1个月的实践锻炼。

本报今起开设“扬帆大渡口——我的实习日志”专栏,以学子实习日志形式,记录其参与的工作、观察的城市发展细节,展现大渡口活力与潜力,折射这片土地为青年提供的广阔舞台,也让读者透过青春视角,感受大渡口发展脉动。

我叫张政昊,是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系直博三年级研究生。此次有幸在大渡口区委组织部办公室实习,虽然才实习一周,但让我对这座城市、这份工作有了深刻而温暖的认知。

7月2日下午初抵重庆,这座立体魔幻之都便以独特魅力俘获了我。夜幕下的洪崖洞流光溢彩,霓虹与江水交相辉映,勾勒出极具未来感的“赛博朋克”图景。而比城市景观更动人的,是重庆人民真挚的待客之道。街头巷尾飘散的火锅香气,单位同事事无巨细的安排,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温度、活力与热情。

站在大渡口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回响格外清晰。“钢铁意志铸就工业脊梁,红色基因滋养青春梦想!”我和团队成员一同参访重庆工业博物馆时,这句蕴含力量的话语深深烙印在脑海,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过往和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我们的实践团队汇聚了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各专业的本科生与硕博士研究生,在大渡口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有序开展实践活动。期间,一场“浙东南”羽毛球友谊赛精彩上演,赛场上的比拼火花四溅,展现着青春的活力与竞技的激情。实践过程中,东北人的幽默撞上重庆人的火热,再融合江浙沪的细致,不同地域特质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办公室“师徒结对”机制为我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林受彦、区委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洋和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封雪秉持“放手压担、全程护航”的培养思路,大胆赋予我重要任务,从方案策划到统筹执行,始终给予信任与悉心指导。同事们更是践行“倾囊相授”的团队文化:帮我梳理的流程清单让业务脉络一目了然,分享的案例库和手把手地帮带,都成为我快速提升的实战宝典。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逐步找到节奏,顺利参与到重要任务中。

初来乍到,同事们担心我这个“外乡人”听不懂重庆方言,纷纷自动切换成“川普”模式——“这个文件要弄一下哈(就是整理一下)”“要得(好的)。”工作间隙,他们还变身“美食导游”,热情分享:馄饨要“老麻”才够味,火锅毛肚得“七上八下”才地道……这些带着花椒味的热情,让办公室在工作时成了沉浸式的方言课堂,工作之余则变身美食分享会。原来山城的火辣与热情,不只在红油锅里,更在重庆人“怕你听不懂、怕你吃不惯”的耿直劲儿里——包容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手把手教你打油碟的那份妥帖与真诚。

此次实习,不仅让我有机会切身了解党政机关工作,更让我深刻感知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重庆人民的热情豁达、大渡口区的发展活力、同事们的敬业精神,都将成为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期待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能以专业之长弥补发展所需,以创新之智回应时代之问,让工业的精度、数据的维度、人文的温度,共同汇聚成大渡口区高质量发展的点滴力量。(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实习生 王佳怡 整理)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