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区司法局: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

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像我们这种外卖骑手,要是在工作中受伤了,该怎么维权啊?”7月14日一早,外卖骑手李树新就匆匆走进政务服务大厅,脸上带着一丝焦急。

大渡口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刻起身,递上一杯茶水,微笑着回应:“师傅您别急,先坐下来慢慢说,这里专门为你们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一定给您讲清楚。”

“‘新职伤’对职业伤害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的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制度上兜住了新就业形态人员安全保障底线,分散了平台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实现参保人员、平台企业双受益……”经过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李树新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治需求,精准服务、高效维权,构建全链条法律援助保障体系,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

区司法局积极打造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15分钟工作圈”,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各工作站(室)服务窗口,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区各镇(街道)法律顾问全覆盖。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高频需求,这里能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公证咨询、普法讲座、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全方位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李树新在窗口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不仅清楚了职业伤害维权的流程,还拿到了一份相关法律知识手册,他感激地说:“这下放心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了。”

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区司法局始终坚持应援尽援,不断扩大援助覆盖面。严格贯彻实施《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新就业群体纳入法律援助重点服务人群,聚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对其请求确认劳动关系,职业伤害维权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在办理过程中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做到优先受理、快速审批、及时指派。同时,组织公益律师积极参与新就业群体的矛盾纠纷调解,为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代书服务,通过“法律援助+行业调解”模式,积极化解工伤认定、平台纠纷等新型劳动争议,切实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

不久前,快递员小钟就真切感受到了这份温暖。

今年6月,小钟在送快递途中因天气炎热突发疾病住院治疗,公司只垫付了医疗费但未赔偿其他费用。钟某与公司多次协商无果后,来到大渡口区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法律咨询寻求帮助。

工作人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仔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工作人员告知他,根据《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如果他的经济状况困难,就可以申请免费的法律援助。

小钟听到这话,眼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但他也道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以后还想继续在公司上班,不想因为这事把关系闹僵,能不能通过调解解决啊?”了解到小钟的想法后,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当即决定启动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当天就安排律师介入。

在与公司的调解过程中,代理律师据理力争,于情于理为小钟争取权益。最终,公司同意在原医疗费的基础上,再按照工伤赔付标准支付1.2万余元的经济补偿,并且答应等小钟伤好后继续回公司上班。

目前,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新就业群体法律咨询53人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22件,获得服务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区司法局还大力加强新就业群体法律宣传引导,联合区总工会、区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骨干律师深入快递站点、外卖配送点,开展法律志愿宣传活动,引导其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了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

区司法局用实际行动落实民生实事,通过打造便捷的服务圈、扩大援助覆盖面、加强法律宣传引导,为新就业群体撑起了一把坚实的“法律保护伞”,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安全感、幸福感。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