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文琰/文 刘映呈/图
清晨7点,在新山村街道光冶社区附近,一家“蓝鸥到家超市”的卷帘门准时升起。40岁的谭明华像往常一样,开始搬运货车上的桶装水,15岁的儿子谭斌瑞站在一旁,帮助父亲将桶装水摆放整齐。这个刚结束初中生涯的少年,决定利用暑假生活,用心用情体验父亲经营小超市的日常,这次他要以“小老板”的身份,走上父亲的工作岗位。
“要善于对顾客察言观色、算错账要笑着道歉”
小超市的面积不大,8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被划分得满满当当。靠门的一侧货架上摆放着新鲜水果,往里一点是酱油、盐、味精等调味品的货架,靠近门口则是堆着成件的桶装水。“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工作就是收钱、给顾客拿东西,偶尔整理一下货架,算不上多辛苦。”谭斌瑞笑着说,自从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独自守店,才发现这份工作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父亲谭明华刚卸完桶装水后,又开始核对进货单,儿子谭斌瑞则按照父亲的吩咐,给货架上的商品补货。看起来简单的活儿,做起来却处处是学问。“这款酱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很多老顾客就认老牌子。同时,补货的时候要注意生产日期,把新货放在后面,旧货摆在前面,这样才不会过期。”谭明华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儿子。
这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棍走进店里,在货架前徘徊了许久,嘴里念叨着:“我孙子爱吃苏打小饼干,怎么找不到呢?”谭斌瑞赶忙起身,走到老奶奶身边,轻声问道:“奶奶,您能和我说说饼干长啥样不?”老奶奶努力回忆着,比划着大小和形状。谭斌瑞在货架间穿梭,眼睛仔细地扫过每一排商品,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那款饼干。老奶奶接过饼干,脸上笑开了花,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啊,小伙子,你真好。”
随后,店里又陆陆续续走进几名顾客。有的顾客要买烟,他要准确记得每种烟的价格和位置;有的顾客要买桶装水,他要帮忙搬到顾客车上;还有的顾客只是进来问问价格,不买东西就走了,他也得笑脸相迎……
“在外人眼里觉得经营小超市就是等着顾客买东西,其实这个行业‘门道’很多!”谭斌瑞笑着说,做生意要热情周到,善于对顾客察言观色,虽然他偶尔会算错账,但是要笑脸给顾客道歉。“这次独守小超市的经历,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生活的新大门,让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和赚钱的不易。”
“送水时我被顾客骂动作慢,但是内心却很充实”
午后的阳光更加毒辣,街道上的行人都加快了脚步,想尽快躲进阴凉的地方。但超市的电话却响个不停,都是来订桶装水的。
“幺儿,下午你去送几趟水吧!”谭明华对儿子说道。谭斌瑞点点头,他之前也帮父亲送过水,但都是偶尔为之,这次要自己完整地跑几单,他心里既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第一单是送到超市旁边的一栋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顾客家住四楼。谭斌瑞身高1米86,要把18.9L的桶装水搬到手推车上,用他的话说“下力活儿,难不倒他”。
谭斌瑞来到居民楼楼下,深吸一口气,将桶装水扛在肩上就往楼上走。刚开始还好,可爬到三楼,他的手臂就开始发酸,脚步也慢了下来,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终于来到四楼,看到谭斌瑞累得满头大汗,顾客笑着说:“小伙子真有力气。”谭斌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桶装水帮忙安装好,才匆匆下了楼。
接下来的几单,有的在五楼,有的在六楼,每一次爬楼对谭斌瑞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有一次,他抱着水桶刚爬到三楼,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幸好及时扶住了楼梯扶手。对于只有15岁,身显瘦弱的谭斌瑞来说,体验送水工行业还是有些吃力,几圈下来,背上的衣服已湿透大半。
送完最后一单回到超市,已经是下午5点过了,谭斌瑞瘫坐在椅子上,胳膊又酸又痛,看着父亲又开始整理送水记录,他心中五味杂陈。“有时候顾客要水很急,我辛辛苦苦将桶装水送上楼却被人骂动作慢。但是这个‘累死人’的暑假生活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谭斌瑞感慨道。
“父亲为了家庭重担,被束缚在这方寸之地”
傍晚时分,店里的顾客渐渐少了。谭斌瑞主动拿起拖把,开始打扫店里的清洁卫生。谭明华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心疼地说:“儿子,今天累坏了吧?”
谭斌瑞点头回应了父亲,继续认真拖着地板。此时,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今天发生的点点滴滴:记不住商品价格,父亲耐心地一遍遍提醒;送水途中遇到刁蛮的顾客,父亲在电话里温柔地鼓励他;整理货架时,他不小心打碎了一瓶酱油,父亲第一时间上前安慰他;中午吃饭时,父亲多点了一份鸡腿嘉奖他……
“以前,我总听同学们讲起自己的爸爸在公司上班,周末还有休息时间,我会羡慕他们能有爸爸陪伴。”谭斌瑞告诉记者,如今,在父亲的小超市“工作”了五六天,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父亲的不容易,外人看似很轻松,其实他为了家庭重担,被束缚在这方寸之地。
整理完店里的空桶,谭斌瑞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爸,以后我上高中后,只要有空,我就来店里帮你。”谭明华抬起头,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没说什么,但眼神里透着欣慰,却藏不住。
记者手记
这并不完全是一个“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的故事。每个家庭因为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不一样,孩子过暑假的方式也不一样。采访中,记者发现谭斌瑞的父亲犹如一面镜子,用最真诚的行动和最朴实的语言教育孩子。
谭斌瑞是家里的小儿子,父亲同样宠爱,他可以和很多同龄孩子一样,回老家与同伴在乡间玩乐,也可以躲在小房子里上网聊天,但他却选择留在父亲身边,为这个家出一份力。父亲谭明华告诉记者,他曾十分担心,因为工作太忙,管教儿子少,怕儿子沉迷上网学坏。现实中,他们收入虽不高,但每天勤奋忙碌的身影,让儿子知道父母为这个家辛勤劳动,让孩子明白“一定要勤奋,不要好吃懒做”,很多人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但做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