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春晖路街道: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超2300家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AI数智网格员为企业解答政策疑问,工作人员走访企业了解发展难题,产业链企业忙着对接合作订单……近年来,春晖路街道聚焦引育支撑与服务优化双轮驱动,通过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引育并举

产业集群逐渐壮大

“自从成立了链上非公党组织,企业间交流合作更紧密,通过党建联建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重庆久远银海软件有限公司负责人的真切感慨,正是街道党建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显著成效的生动缩影。

春晖路街道在探索楼宇党建新模式进程中,在天安数码城等重点区域成立3个产业联合党委,创新推动联建链、寻呼链、服务链“三链协同”,让35个非公党组织扎根产业发展链条。通过党建联建带动产业联动,有效破解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

此外,围绕大健康生物医药、大数据智能化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春晖路街道打出产业链招商“组合拳”。街道联合相关部门组建招商专班,针对绿色食品供应链、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我们不仅提供场地支持,更协助对接上下游资源,让企业落地即能融入产业链。”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以商招商、以链引商”,目前已累计引入23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

在企业培育上,春晖路街道的“全程陪护”让不少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庆臻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曾因缺乏政策指导,在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时屡屡碰壁。春晖路街道得知后,立即组建帮扶小组,全程指导完善申报材料,并对接评审专家,最终帮助企业成功跻身“专精特新”行列。“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街道的帮扶贯穿始终,现在我们的专利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年产值翻了一番。”企业负责人说。

目前,街道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挖掘出30余家潜在升规市场主体,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充足“后备军”。

服务升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以前一年有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检查,现在‘综合查一次’就搞定,我们能安心搞生产了。”巧丰(重庆)城市运行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近年来,春晖路街道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实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多部门检查事项整合,实现“一次检查、多项覆盖”,切实为企业卸下“迎检负担”。

针对企业发展痛点,春晖路街道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中央厨房”式服务体系。重庆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曾因资金短缺等原因陷入发展困境,街道迅速响应,精准对接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并落实优惠政策。像这样的助企案例,在春晖路街道已超过30例,充分彰显了该服务体系的强大效能。

在网格化服务中,“1168”网格化服务工作体系让企业感受到“贴身服务”的温暖。街道将辖区划分为16个专属网格,由班子成员带队包联重点企业,常规网格覆盖中小微商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网格服务已协助解决企业困难382个,落实政策资金129万元。

数字化转型更让服务效能“提档加速”。2024年3月,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正式投用重庆市首个“AI数智网格员”应用,成为政企沟通的“智能桥梁”。“该应用整合了政务政策、办事指南等海量信息,具备语音交互和问题转办等6大功能。”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企业诉求层层转达至少要3天,现在通过平台闭环管理,平均1.5天就能解决,已初步实现企业服务“一屏掌握、闭环管理”,目前累计办理企业事项32件。

从产业链集群发展到精准服务护航,春晖路街道用实打实的举措让民营企业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暖意”。接下来,街道将紧盯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强化协同招商力度;依托三级治理中心体系,提升市场主体帮扶培育效能;深化落实“三服务”“三联四访”等机制,持续优化企业服务质量,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不低于2300家、规上限上主体不低于39家,推动民营企业营收增速达10%以上,为“兴业兴城、强区富民”贡献更多春晖力量,奋力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