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7月19日在澳大利亚落下帷幕,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来自重庆的张恒烨以42分满分成绩斩获金牌,助力中国队全员摘金并重返世界第一。
这位年仅17岁的数学天才,正是从大渡口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他的成功不仅延续了中国队连续7年诞生满分选手的辉煌纪录,更让家乡大渡口为之骄傲。
7月22日,张恒烨专程回到母校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看望老师,与老师分享比赛经历和获奖的喜悦,学校里回荡着久别重逢的欢声笑语。
班主任眼中
爱踢足球的阳光少年
“恒烨,这张照片你还记得吗?”
“张老师,我当然记得,和我站在一起的同学,当时还是最佳前锋!”
照片里,穿着球衣的张恒烨与同学们搭着肩膀,兴奋地庆祝球赛的胜利。
为了迎接张恒烨载誉归来,他的班主任张霓虹特意准备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演讲台上慷慨激昂的少年,图书角里沉浸阅读的侧影,钢琴前为班级合唱伴奏的专注模样……每一张都记录着他在区实验小学的成长点滴。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几年前张恒烨回母校时与学弟学妹们的合影——照片中,少年脸庞稚嫩,眼神清澈而专注,身边围着一群崇拜的“小粉丝”。
“这孩子啊,上课时眼睛亮得像星星,专注又活跃。下课后抱着足球就冲出教室,是我们班足球队的主力前锋,还连续两年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足球比赛,赛场上拼抢起来那股劲头,和他学习时一样专注。”张霓虹回忆道,在她的印象中,张恒烨不仅数学成绩优异,其他学科也保持均衡发展,还是一个“有趣的小男孩”,有着那个年龄段孩子的纯真和可爱,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敢想、敢做、敢说,绝不是一味埋头书本“死读书”。
“恒烨一直跟我们保持着联系,有时在国外刚参加完比赛回国,就赶来学校和我们分享自己的进步,还给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得知张恒烨要回学校,张霓虹特意从老家赶回重庆。见面时,她没有说比赛、没有谈成绩,只是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又长高了。”
数学老师眼中
从小就是“满分达人”
听说张恒烨要回母校,数学老师曾艳立刻改签了机票,推迟了行程。
“恒烨这次奥数比赛拿到满分,其实我一点都不意外。”数学老师曾艳笑着说,从一年级开始,无论是考试还是数学相关比赛,张恒烨总能拿到满分。
曾艳回忆,二年级时一次口算比赛,张恒烨不仅是全场做得最快的,还稳稳拿了满分。在曾艳心中,这个孩子的“高光时刻”远不止数学:球场上矫健奔跑的身影、合唱比赛时指尖流淌的悠扬琴声,都是专属于他的鲜活印记。
对于张恒烨在数学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曾艳打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交谈中,她总念叨着“放松点,现在就该好好休息”——因为她太了解这个孩子:表面说着“不在乎”,实则对自己要求极高,总在暗地里较劲,非要做到最好才肯罢休。
这次回校,张恒烨特意带来了那块沉甸甸的金牌。他把金牌递到曾老师面前,声音里带着孩子气的雀跃:“曾老师,您看!”
曾艳接过金牌,对着他竖起大拇指。恍惚间,时光仿佛回到小学课堂——那个总追着她刨根问底“为什么”的小男孩,如今已成长为冉冉升起的数学新星,却依然是她眼中那个名副其实的“满分达人”。
“勿忘吾校、勿忘吾国、勿忘吾家、勿忘吾心。”曾艳望着眼前的少年,郑重地说出了这份期许。
张恒烨自述
学习无捷径,攀登不止步
当旁人惊叹于他的天赋时,张恒烨却坦言:“学习真的没有捷径,就得靠自己多努力、多付出,锻炼自己的思维,多‘见识’不同的题型。”
张恒烨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而他走上竞赛之路,离不开一位特别的“启蒙老师”——比自己大八岁的堂哥。小学时,正在高中学奥数的堂哥常给他讲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看着堂哥解开难题时的欣喜模样,他心中悄悄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数学家陶哲轩是张恒烨的偶像。“他不仅成就斐然,更让我明白,真正的数学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理解问题的方式。”谈起偶像,张恒烨的眼睛格外明亮。这份对数学本质的追求,如今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学习中。
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他虽只获得全球第60名,却成为夺冠之路的起点。2024年9月,凭借中国数学奥赛优异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张恒烨,走进北京大学旁听“韦神”韦东奕的《调和分析》课程。课上,“大神级”的数学思维与解题方法让他受益匪浅。那段日子,他像海绵吸水般在北大各教室蹭课,学术大咖们的思想碰撞,让他对数学的理解愈发深刻。
此次国际赛事中,他不仅以满分摘得金牌,巧合的是,金牌正是由偶像陶哲轩亲手颁发;与此同时,他还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谓双喜临门。
张恒烨的数学之路越走越宽,大渡口始终是他坚实的后盾。在校期间,他获评市、区级“新时代好少年”,还多次回母校分享学习经验,激励学弟学妹。
从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的课桌到国际大赛的领奖台,这位从大渡口走出的学子,其成功并非“天才”的偶然,而是一座城、一所学校、一群教育者与一个家庭共同浇灌的成果。他的满分金牌,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大渡口教育“静待花开”的生动见证。
“我会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与好奇,在这个领域探索更多可能。”张恒烨坚定地说。(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