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新山村街道:强化资源整合 激活社区“造血”功能

全媒体记者 文琰 文/图

夜幕降临,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的智能停车场里,车牌识别系统精准捕捉到驶入车辆,栏杆缓缓升起。居民程永华熟练地将车停入车位,笑着对记者说:“以前绕三圈都抢不到车位,现在不仅停车方便了,社区还能靠它创收办好事,真是一举两得!”

这温馨一幕,正是新山村街道近年来持续深耕社区“造血”功能的生动缩影。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收益、引领居民主动参与共治,借助创新模式激活空间价值、凝聚文化认同汇聚人心,新山村街道以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社区治理从“外部输血”转向“内生造血”,在民生需求与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奏响了基层治理的温暖乐章。

年增13万元

闲置空地变身“创收引擎”

新一社区的智能停车场,是新山村街道“资源变现”的一个试点。过去,社区居民每晚回家停车要靠“抢位”,邻里之间常常因为车位产生矛盾。

“我们建立了社区资产动态更新台账,对辖区闲置资源逐一摸排,最终锁定了这块地。”新一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前后多次调研,最终确定改造成智能停车场,既能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创收。

改造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有的建议开通线上缴费,有的提出增加夜间照明……95个车位的布局、3套智能车杆的位置、62个监控探头的角度,都经过居民代表会议反复讨论。

“现在停车方便多了,而且一年的停车费能给社区带来13万元收入,这笔钱将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和养老设施升级。”社区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社区开支靠财政补贴,现在能自己‘造血’了!”

居民程永华对此感触颇深:“以前晚上回来晚了,车只能停路边,经常被贴罚单。现在回家再晚也有车位,社区还能用这笔钱对我们小区进行维护,大家都说好!”

获益千余元

“知喜盒子”激活经济价值

如果说停车场盘活是“造血”的1.0版本,那么沪汉社区的“知喜盒子”则是2.0的升级版——用创新模式和文化认同激活空间价值和经济价值。

黄桷记忆坡地公园在2024年5月建成开放,但如何让“网红打卡地”转化为“生活共同体”,成为一道难题。

“以前这里就是居民买菜的地方,改造后成了公园,但总觉得少了点人气。”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街道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决定引入社会资本盘活这片闲置地,“既要有文化味,又得接地气,还得能自我造血,这是我们对项目的定位。”

经过反复论证,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沪汉社区联合孝诚社工,以沪汉社区黄桷记忆坡地公园为载体,围绕“钢城情怀+网红属性”定位,将废弃空间改造为集茶饮、艺术疗愈、职业沙龙于一体的“知喜盒子”复合服务阵地。

“知喜盒子”探索的“联营共益”模式将部分收益纳入社区基金,用经济收益反哺社区发展,助力创业街区环境营造与建设,吸引外流青年返社区创业就业。数据显示,自“知喜盒子”运营以来,已获得收益千余元,其中80%已纳入社区基金或捐赠。

从智能停车场的“资源变现”,到“知喜盒子”的“文化赋能”,新山村街道正用一个个扎实的举措,让社区“造血”功能在民生需求的土壤中不断生长。

“社区治理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要激活居民的内生动力,让大家在共建共享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感。”新山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将继续探索更多贴合民生的“造血”路径,让社区真正成为滋养幸福的“活力细胞”。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