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文/图
凌晨2点半,大渡口区的街道仍沉浸在浓墨般的夜色里,零星路灯在路面洇开几片昏黄光斑。44岁的绿化工人谢宗英已经到达西城大道水柱点位,开始准备洒水工作。
高温期间,她的早班从凌晨3点开始,一直忙到上午11点;而晚班则是晚上7点到凌晨3点。“早到10分钟,能多检查一遍水管。”她和搭档熟稔地绕着洒水车打转,轮胎的纹路、水箱的水位、喷头的角度……十年如一日的流程,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每个细节。凌晨3点,引擎的闷响撕破寂静,洒水车朝着双山片区开去。
洒水车刚停稳,谢宗英便站在车子的操作平台上为树木浇水,管口喷涌而出的水柱随着她的操作不断变换形状,水雾弥漫中,水珠从叶片滚落,将草木洗得格外鲜绿。隔离带里的三角梅垂着打蔫的花瓣,被水一淋便颤巍巍舒展开来,她像打量自家孩子似的弯起眼:“你看,它们也懂事儿,给点水就精神。”
早上7点过,早高峰的车流如潮水驶向主干道,她早已转战到人稀的支路。“这个点再去主干道,是添堵。”谢宗英摸透了错峰的门道,就像记准了哪些花草要“多喝”、哪些得“少喂”,全刻在心里。
谢宗英告诉记者,2015年偶然看见大渡口区城市管理局绿化工程处的招聘启事,想起自己素来爱摆弄花花草草,便抱着试试的念头报了名。没承想,这一干就是10年。春天给新栽的树苗扶架固根,秋天弯腰清扫积叶,冬天为树木刷白防冻,到了夏天,就成了植物的“降温员”……
“最开始工作时有许多不适应,不仅要面对夏季高温和洒水车外壳的双重炙烤,还要熬过灯光下蚊虫叮咬的奇痒难耐。每当洒水车油门一踩、水压加大时,要用更大的力气攥紧水枪,生怕水流跑偏伤了花草。”谢宗英笑着说,虽然辛苦,但看见经自己手浇灌的草木抽芽展叶,就觉得值了。
日常的浇灌之外,应急抢险更是常事。上个月大渡口区两场特大暴雨,她和同事们从凌晨鏖战到天黑,吹倒的行道树得锯断移走,歪斜的苗木要扶直加撑,积水处的杂草得及时清理……
美丽大渡口,绿意正沿着各个街角漫延,像一首无声的诗在铺展。而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个“谢宗英”,不辞辛劳,穿梭于城区各个角落,为绿植送去“生命之水”,为这座滚烫的城市,谱就最动人的清凉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