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罗超/文钟戈 刘映呈/图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天,又恰逢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在这重大时间节点,该怎么看待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或许能从中梁山、金鳌山和长江的点滴变化中找到答案。
远古文明、义渡文化、抗战文化、钢城文化……上风上水大渡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成为长江边一颗璀璨明珠。站在新起点,又将以怎样的创新理念举措,继续书写美丽大渡口建设的生动故事。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大渡口深入践行“两山论”,做足山水文章,奋力从“工业锈带”迈向“生活秀带”。
修复生态 美了山村
清晨的中梁山,绿意盈盈一片祥和。“喔、喔……”伴随阵阵鸡鸣,何永红走到刚开放的广场锻炼,与邻居摆起“龙门阵”。
最近,跳磴镇新合村的村民们难掩激动,“自由原乡”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正式投用,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今年34岁的何永红,半年前务工回家决定留在村里发展,“开农家乐好处多,既方便照顾家人,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保护青山、改善生态,是发展初心、也是幸福的源头。大渡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迭代升级治山、治水、治气、治废等生态环境治理思路举措,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中梁山,是重庆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从前,采矿一时助推了当地发展,但遗留问题随之而来:数十个裸露矿坑未得到及时治理,存在地灾隐患。
大渡口直面痛点,对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回填治理、种树复绿。经过持续整治,因开采而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中梁山重新披上了“绿衣”。
多个矿山完成治理的同时,也给周边村民带来新希望——不少村民在家里开起农家乐、民宿,搞起了采摘、生态游。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近年来,大渡口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硬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软件”。植树造林成效较为明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山绿、水清、业兴、民乐,呈现出一幅和谐动人的多彩画卷。
发展经济 鼓了腰包
山下繁华都市,山上美丽乡村。
金鳌山最高处海拔495米,系万里长江进入重庆中心城区的左岸第一山,资源十分稀缺。但因撂荒地占半、灌木丛连片,过去很少有人关注。怎样把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
大渡口以“两山论”为指引,启动金鳌田园综合体项目,守护自然生态本底,通过“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双轮驱动赋能,打造鳌文化、农耕体验、非遗研学等路线,使其成功逆袭为AAAA景区。
升级改造金沙路多条道路,新建生态停车场、登山步道等设施;沿主干道科学规划经济景观带,规模化种植观赏性强的农业作物;全面提升水、电、气、网服务,陆续完善农家书屋、便利店等配套。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金鳌山的颜值与价值得到迅速提升。
环境提升后,助农增收致富成为关键。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村集体参与”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智慧农业、精品项目,进一步释放土地价值,激发市场活力。
村民和投资者瞅准时机,依托良好条件,演绎诗与远方的浪漫:开业运营民宿29家、大型游乐项目1个,带动村民就业约800人,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争相前往,年均游客超120万人次。
“相关单位策划举办的摄影大赛、农耕文化节、音乐节等特色活动带来了很大人气,增加了我们的营业收入。”山沺涧·栖辞负责人如此说。
获评重庆市最具魅力消费新场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是大渡口坚定不移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低碳转型 补了短板
绿色低碳、环境治理……在大渡口,一直都是高频词汇。
炎夏八月,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屋顶的5万平方米光伏组件高速运转,充分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该公司所在的建桥工业园区,还有着重庆市首个园林式工业园区、中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等多个称号。园区帮助企业实施空调冷却塔改造、老旧灯具替换、工艺技改等,推动企业降低用能成本15%—20%。
把低碳产业做成品牌,把品牌做出规模。去年,大渡口低碳环保产业年产值增长20%,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美丽大渡口,美在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也美在市民家门口的“小确幸”。作为重庆中心城区“舌尖”的大渡口,聚焦34公里长江岸线做文章,高质量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滨江路上,尽是吹江风、看江景的人。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10天以上,完成重钢片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约4000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乡黑臭水体消除率均保持100%……环境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重钢环保搬迁后,环境一天一个样。”“城区近百个公园,总有自己喜欢的。”
高标准开展督察问题整改;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狠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大渡口以务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持续走深走实。
昨天、今天、明天,在义渡大地徐徐铺展开来。大渡口儿女正携手同行,加快建设闻者向往、来者留恋、居者自豪的美丽大渡口,奔向前方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