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文/图
小区门口,几把小凳、一台修鞋机,便是修鞋匠胡增发的“固定阵地”。今年63岁的他,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已守了二十个春秋。
在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提起修鞋的胡师傅,街坊邻里几乎无人不晓。胡增发是个“乐天派”,总能和每位来修鞋的顾客聊得热络,小小的鞋摊不知不觉成了邻里间的“闲话角”。他笑着说,自己是重庆市綦江区人,2000年买了第一台修鞋机闯生活,没拜师没学艺,就对着说明书一点点琢磨,竟也把技术练得越来越熟,从此便与这门手艺结了缘。
2005年,经亲戚介绍想来大渡口打工,可思来想去,还是舍不得丢下这门营生。于是,他在新华社区榕华园小区门口支起了摊,一人一摊,一守就是二十年。
“这活靠的是耐心,主要给周边居民搭把手。”胡增发边说边麻利地补好一双开胶的男士鞋,接过顾客递来的5元钱,“修鞋按难易程度收费,一般5到10元,最贵也不超过15元。”他感慨道:“以前修得多的是皮鞋,如今更多的是运动鞋。时代变了,大家过日子更讲究休闲舒服了。”
“老摊位、老手艺,凭的就是个诚信。”胡增发告诉记者,忙的时候,常有顾客把鞋留在这儿,少则一两天,多则半个月。他记得曾修过一双上万元的鞋,对方放了好几天。“人家信我,我就得把活干得漂亮。不过现在日子好了,买新鞋的多了,修鞋的是少了。”
快节奏的生活里,修鞋摊渐渐冷清,胡增发的工具用得少了,却擦拭得锃亮妥帖地收着。为了贴补生计,他又琢磨着学会了配钥匙,摊位上摆着三十多种钥匙胚,街坊们要配钥匙,找他准没错。凭着这股子认真劲儿,他成了邻里口中靠谱的“胡大师傅”。
如今日子宽裕了,孩子也工作了,胡增发却还是雷打不动每天出摊。生意好坏没关系,他就想守在这儿,等着哪个街坊需要补双鞋、配把钥匙——这是他的营生,更是他和这片社区的联结。
二十年光阴,胡增发的修鞋摊像大渡口街巷里一颗温润的老纽扣,牢牢系着邻里间的烟火气。在这座不断向前的城市里,正是这样一份坚守,用老手艺人的热忱与实在,为奔波的日子添了份便利,也为日新月异的时光,留存下一抹暖暖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