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持续完善直达基层末梢的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实践、提升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整体质效。大渡口区紧扣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部署,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体系化增强设施韧性、空间韧性、管理韧性,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科技赋能“感知体系”
“凤阳村出现‘露天焚烧’事件,安排工作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近日,八桥镇无人机自动巡飞系统按预设航线巡查城乡结合部及重点林区时,飞至凤阳村上空突然报警——实时传回的画面中,农田角落的异常烟雾与热源信号被精准锁定,系统瞬间识别为“露天焚烧”事件。
事件识别确认后,无人机在安全范围内靠近焚烧点,通过机载扩音器循环播放警示语音,督促村民自行灭火;同时,事件信息自动推送至“141”基层智治平台,启动流转处置流程,任务立即被派至所属网格的工作人员,而此时村民已在无人机提醒下开展灭火。工作人员15分钟内抵达后,协助彻底扑灭火点并现场开展安全与法规教育,随后通过平台上传处置图片与说明——从发现到闭环,全程仅用时20分钟。
这起快速处置的案例,正是大渡口区打造智能巡查感知体系、实现风险隐患闭环智控的生动缩影。
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区打造智能巡查感知体系的过程中,目前已部署了13架机巢式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已征未建”地块巡查等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9月实现八个镇街全覆盖,进一步织密城市安全“空中防护网”。
机制创新“纠纷化解”
城市治理的核心在基层,难点在矛盾化解。大渡口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专班推进、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的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处置”转为“主动服务”,交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100%、排名全市第一的亮眼答卷。
专项行动中,大渡口区成立工作专班,坚决扛牢政治责任,聚焦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劳资关系等重点领域,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深入开展“拉网式”排查梳理。
跳磴镇居民刘某的诉求化解案例,便是这一机制的生动体现。2025年1月初,刘某因对征地拆迁政策不满,采取过激行为反映诉求。区级专班迅速介入,耐心细致解读拆迁政策,同时对其开展法治教育,还针对其家庭实际困难提供帮扶和心理疏导。经过1个月的持续跟进,刘某的合理诉求得到圆满解决。
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把“枫桥经验”的实践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让群众在每一次矛盾化解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与温暖关怀。
长效提能“全域治理”
立足当前治理成效,大渡口区以“补短板、强优势、提效能”为目标,持续优化治理体系,推动城市本质安全能力与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责任落实上,大渡口区严格执行“部门管领域、镇街管区域”原则,通过优化专班督导方式,增加“回头看”的频次与深度,重点核查末端责任落地情况,严防矛盾反弹、风险隐匿。
在矛盾化解机制上,大渡口区进一步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与复杂矛盾联调联动模式,清晰划分跨部门纠纷的主办、协办责任及响应时限,避免推诿扯皮。同时加快建设区级复杂矛盾纠纷协同化解中心,实现“一站式”受理、分流、指派与督办,减少群众“多头跑”。
在智慧治理升级上,大渡口区将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打造“空地一体”智慧巡查模式——通过摄像头与无人机的协同联动,形成“空中+地面”立体防控网络。同时在全区构建“共建、共享、共用”体系,打破设备与数据壁垒,让科技更好赋能城市治理,为大渡口区治理现代化筑牢智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