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从三尺讲台到医院导诊台,从英语课本到就医指引,这个暑假,重庆九十五中英语教师李雪梅完成了一次温暖的“身份切换”。教书27载的她,身着“志愿红”马甲走进重钢总医院,用教育者的耐心与热忱,为患者驱散就诊途中的阴霾,让育人初心与医者服务精神碰撞出善意光芒。
“看到招募信息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报了名。”谈及报名初衷,李雪梅告诉记者,近两年一直关注着志愿者、义工领域的动态,总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机会,用实际行动做点有意义的事。今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重钢总医院发布的志愿者招募推文,文中“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引、协助特殊人群就诊”的服务内容,恰好与她想传递温暖的心愿不谋而合。没有丝毫迟疑,她立即按照招募要求填写信息、提交报名,很快便收到了医院的录用通知。
从7月3日到23日,20天的时间里,只要医院发出排班需求,她总会提前协调好个人时间,准时出现在志愿服务岗位上,从未缺席。
每天清晨7点半,李雪梅就已抵达医院,和工作人员一同投入忙碌。候诊区人流渐增时,她会主动站在导诊台旁,用温和清晰的声音指引方向、分流人群,让拥挤的区域逐渐恢复秩序;遇到对着自助设备犯难的老人,她总会第一时间俯下身,从插入医保卡、选择挂号科室到打印报告,认真细致讲解每一个步骤,直到老人顺利完成操作才放心离开。“能帮老人们学会用自助机,让他们就医更方便,我心里特别踏实。”李雪梅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患者的关怀与牵挂。
与此同时,李雪梅主动参与医院组织的专项培训,就医流程的细节梳理、不同科室的分布位置、应急救护的基础操作……她像一名求知若渴的学生,认真记录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向医护人员请教。她把课堂上对待教学的严谨细致,完完全全带到了志愿服务中。
重钢总医院健康事业部吴菊主任提起她时,更是赞不绝口:“李老师特别积极主动,培训时听得认真,实操时做得细致,不仅能熟练帮患者指引方向,还会主动留意需要帮助的老人,陪他们就诊、取药,很多患者都跟我们夸她耐心、暖心。”
李雪梅的善举,如同一束光,不仅温暖了患者,更悄悄传递着向善的力量。她的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到重钢总医院就医,偶然在导诊区看到了身着志愿马甲的李雪梅,详细询问情况后,朋友深受触动,也加入了医院的志愿服务队伍。
原本李雪梅计划8月继续留在重钢总医院服务,却因个人原因未能如愿。谈及未来,她告诉记者:“以后只要有时间,我还会继续报名参加义工、志愿者服务,把这份温暖一直传递下去,也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