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大渡口:厚植文化力量 赋能城市发展

全媒体记者 胡肖艺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厚植城市人文底蕴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城市精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化风成俗,统筹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能级提升,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让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好成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大渡口,因重钢而生、因钢铁而兴,曾以“钢城”之名享誉一方,是长江中上游举足轻重的钢铁工业重镇。随着重钢集团环保搬迁,这座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城市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新篇章。如今的大渡口,正以双重路径焕发全新活力:一方面,昔日机器轰鸣的工业“锈带”加速蝶变,那些凝固着时代印记的高炉、厂房等工业遗存被精心留存,成为唤醒一代人集体怀旧记忆的文化地标;另一方面,城市深挖特色文化基因,以工业遗存为纽带推动工文旅商深度融合,并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城市肌理。双轮驱动之下,大渡口不仅守住了工业根脉,更为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100万年前,马王场手斧在远古人类手中诞生,为大渡口镌刻下第一道文明密码;战国时期,巴人在龟亭北岸筑市,在大渡口创造出重庆最早的繁华市井;1938年,汉阳铁厂逆流西迁大渡口,保住民族工业命脉,在此点燃抗战工业的“火种”。如今,在现代多元文化与传统工业文化的碰撞中,大渡口以一种更加智慧和包容的姿态,让义渡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优势文化绽放出新光彩。

工业遗产是大渡口最鲜明的文化印记,全区各处的工业遗产静静诉说着岁月故事。区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员穿梭于重钢、长征厂、石棉厂等老工业遗址,采集相关影像资料,梳理近现代建筑脉络,勾勒大渡口远古到当代的历史文化记忆长卷,编撰41万字《大渡口历史文化溯源》,延续弘扬大渡口区精神文脉。

以老重钢型钢厂工业遗存活化利用建设而成的工业文化特色旅游地——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钢花影剧院亮起新灯光,入选首批重庆市演艺新空间名单;九宫庙钢铁文化街区涌动创意潮,入选重庆市工业文化创意街区名单……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热潮中,大渡口好戏连台:成渝文化馆联盟交流书画家挥毫泼墨话情谊,巴蜀青少年文博讲解大赛“小小讲解员”妙语传文脉。另外,非遗保护传承的舞台同样精彩:“无患子洗液制作技艺”惊艳成都国际非遗节,堰兴剪纸剪出山城韵味摘得市级奖项。文物保护稳中有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标准、有序开展,堰兴观音塔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顺利完工,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等保护修缮工程加速推进,让历史文脉在守护中永续传承。

加速工文旅商融合

在大渡口区,一条串联起工业记忆与现代活力的工业文化之旅线路,正成为市民游客感受城市文脉的热门选择。这条线路串联起渔秋浩码头、钢铁公园、重钢崖线山城步道、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茄子溪码头、钢花影剧院等核心景点,每一处都藏着独特的工业风情与文旅惊喜。

比如,作为大渡口首个音乐码头与汽车露营基地,渔秋浩码头烟火升腾,夜重庆风情在此尽显;钢铁公园的钢文化元素与滨江美景交融,成为市民休闲与文化打卡胜地;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则是铁血西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地、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融合交汇地,浓缩了重庆百年工业记忆;走进钢花影剧院,聆听重庆民族乐团演出,工业硬核与艺术柔情碰撞出独特韵味。

今年以来,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联合多部门举办各类消费引流活动140余场,包括重庆老字号嘉年华暨大渡口半程马拉松消费季、迎新消费季暨迎春精品宴席和年货展、金鳌田园新春消费季、“花开的声音·欢乐中国年”——大渡口区新春文艺嘉年华系列活动等,组织发动商圈、商场、社区、美食街、商贸企业等举办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游园会等形式多样的消费活动近百场,让文旅体验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奏响工文旅商融合发展新乐章。

涵养城市文明新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大渡口,一场场扎根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以润物无声的力量,让文明新风浸润城市每个角落。比如,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聚焦不规范停车、不文明养犬、高空抛物坠物等10件人民群众关切问题,通过精准治理、正向引导,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在八桥镇万有社区,“银耀义渡”老干部志愿者和“小小志愿巡逻队”的孩子们,将“流动宣讲堂”搬到楼栋、树下,用接地气的话语讲清养犬行为规范,点明高空抛物的法律后果,句句说到居民心坎上。这支“一老一小”队伍正是众多文明传递者的缩影。

2021年6月1日,大渡口长江边,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王红旭挺身而出,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称号。在“时代楷模”王红旭的精神感召与引领下,大渡口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持续传递。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已培育选树国家级、市级先进典型400余个,比如“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曾信华、“中国好人”覃大丽,以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肖祖贤、“重庆好人”罗正龙等,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让榜样的“光和热”持续照亮、温暖身边人,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文明新风的培育,更需长效机制的护航。近年来,大渡口区深入推进“春风满巴渝 文明大渡口”社会风气提升行动,依托“理论快递”“168理响家”等特色宣讲队伍,开展文明实践“六讲”活动1.1万余场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挡升级,开展“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等系列主题活动4.6万余场次;培育打造“有理、有节、有品、有善、有你”文明有礼创建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实现城市“文明指数”与群众“幸福指数”的双向提升。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