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重钢总医院:“人工肝”技术点亮生命希望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文/图

“快!血压持续下降!准备气管插管!”近日,重钢总医院急诊抢救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家住大渡口区的张方(化名)被紧急推入。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湿冷、意识模糊,监护仪上的数字令人揪心——血压低至几乎测不出,心率飙升、危在旦夕!

经临床判断,需紧急腹部CT平扫及增强CT,“非创伤性肝破裂,立即送往重症医学科!”急诊医生目光坚定、神情果决,一边在脑海中快速梳理后续治疗方案,一边迅速发出指令。患者被快速地转运至重症医学科,抢救的节奏没有丝毫停顿,反而愈发紧凑高效。不一会儿,患者身上便布满了各种维持生命的管线。深静脉置管顺利完成,为后续的药物输送和营养支持提供了保障;呼吸机有节奏地运转着,辅助患者进行呼吸,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动脉测压管实时监测着患者的血压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数据……

在重症团队全力保障下,神经内科·综合介入科团队快速完成介入止血救治,也为后面的重症医学科和全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救治奠定了基础。然而,患者失血量极大、休克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就医晚、又有肝硬化,不出意外地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几近100%。呼吸循环肝肾凝血功能均需强力支持,其中肝衰竭治疗尤为关键、处理最为棘手,是目前决定患者生死的最重要因素,重症医学科团队当机立断:“用DPMAS联合血浆置换!”

这是重症医学科开展的先进技术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重症肝病的主要手段。

据介绍,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PE(血浆置换)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它结合了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肝代谢产生的毒素、清除炎性介质、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赢得宝贵时间,尤其适用于病情危急、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的患者,为急性肝衰竭恢复、终末期肝病需肝移植手术的患者争取时间。

在确定治疗方案后,抢救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操作中。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紧盯各项指标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数小时后,监护仪上的数字逐渐稳定——血压回升,呼吸平稳,患者在极度的困境中获得了继续救治的希望。

重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汇聚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医师中重症专科资质(5C)认证人数占比高达85%,护理骨干均取得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资格证书,3名医护人员获得重庆市ECMO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团队成员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深静脉穿刺置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类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超声、重症营养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等,还能开展ECMO及专科支持下的IABP治疗等关键技术。

据介绍,重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配备了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床旁监护系统、ECMO、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持续床旁肾脏替代治疗设备、有创/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湿化治疗仪、重症超声、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设备、输注工作站以及POCT床旁快速检测系统(可进行动脉血气分析、PCT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目前,该科室正积极推进重症医学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与救治成功率。

此次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PE)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患者张方这样的重症肝病患者带来希望,也标志着重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技术的成熟和完备,并成为医院抢救相关急危重症患者的“利器”,进一步提升了对复杂、疑难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

重钢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水平,为更多危重症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