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文琰
“以前啊,就因为阳台漏水这事儿,跟楼上邻居闹得脸红脖子粗,心里别提多憋屈了。现在好了,多亏了‘平忧解语室’的调解,问题解决了,邻里关系也融洽了!”近日,茄子溪街道江州社区居民汪峰握着调解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自该社区精心打造“平忧解语室”以来,凭借独具特色的“1236”机制,成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温暖港湾”。
“‘平忧’是帮居民解决烦心事,‘解语’是耐心听诉求、促双方理解,名字里藏着我们的服务初心。”江州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居民有处说理、有难能解,社区积极探索创新,精心打造了“平忧解语室”,并量身定制了“1236”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让调解工作有坚实的平台依托、专业的队伍支撑、清晰的流程指引和多样的方法保障。
“1236”机制的“1”,便是“平忧解语室”这个实体平台。走进解语室,温馨的沙发、柔和的灯光让人倍感放松,墙上“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标语格外醒目。不久前,江州社区居民王欣和物业因为物业费缴纳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刚来到调解室时,王欣情绪十分激动,满脸的不满和愤怒。社区工作人员见状,赶忙微笑着迎上去,轻声说道:“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说,咱们一起心平气和地找解决办法。”在工作人员耐心引导下,王欣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开始理性地讲述事情的经过。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王欣和物业达成了和解,双方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机制中的“2”,代表着两类核心调解主体。一类是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组成的调解先锋队,他们扎根社区,对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并及时介入调解;另一类则是由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以及热心居民组成的专业调解团,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调解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步流程”是调解工作的“脉络”,让整个调解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第一步是纠纷受理,社区通过热线电话、线上平台、现场来访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纠纷信息,对每一条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建档,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第二步是调查调解,调解人员深入纠纷现场,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运用“情理法”融合的方式进行调解。第三步是跟踪回访,调解结束后,调解员并不会就此放手,而是会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我与楼下邻居因为噪音问题产生矛盾,经过调解后,我们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社区居民刘泽表示,调解员每周还会打电话进行回访,让群众心里暖暖的。
而“6种方法”堪称调解工作的“法宝”,为化解各种复杂的矛盾纠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面对面沟通法让矛盾双方直接对话,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背靠背疏导法则是将矛盾双方分开,分别进行疏导和劝解,避免冲突进一步激化;案例引导法通过分享过往成功的调解案例,帮助当事人理性看待问题,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截至目前,该调解室接待了247人次,解决居民各类矛盾问题120余起,成功调解109起。